【大紀元1月24日訊】據《科學每日電訊》2004年1月20日報導,研究人員發現在美國有半數以上的死亡可歸結於行為和社會因素。這是范德比爾特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的心理學與精神學專家Oakley Ray在回顧了過去一個世紀有關心理、社會、健康等相互關係等研究分析後得出的結論。不僅如此,科學家們現在也發現緊張憂慮會對人的健康和生活產生負面影響。分析指出,保持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能讓人減少憂慮,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從而延長壽命。這些研究成果將發表在本月出版的《美國心理學家》刊物上。
Ray 回顧了過去100年裡心理學等領域有關方面的文獻,側重於憂慮、疾病等因素之間的關係,才得出上述這一結論的。文獻中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有關醫學院一年級學生的。美國醫學院功課強度很大,尤其是在第一年。結果造成了大批學生在考試前生病,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新聞中說,這項1987年發表的研究成果說明瞭緊張憂慮會削弱人的抗病力,促使人得病。
Ray同時指出,從發表的學術論文分析來看,一個人的品質、生活方式、以及環境都能影響到這個人的患病率。比如肺結核病菌,在很多地方都存在,但只有少數人感染。或許其中就與這些因素有關係。除此之外,一個人對身邊事情的處理方式以及憂慮程度也會對其是否生病產生影響。這其中包括對周圍所處環境的認識、心理上的應付能力、自信、以及他人的支持等等。研究還發現一個人與他人相處的情況會直接影響到壽命或死亡率,而且對其自身心靈上的影響也很大。
即便是在一些嚴重的疾病,比如癌症,也能體現出這一點來。在一項因患乳腺癌而進行乳房切除手術的婦女中進行的分析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果:即病人在手術後能生存多長時間並不取決於其疾病的嚴重程度,而是由她們的心態決定的,比如自己能否克服它。在手術後5年、10年、及15年的跟蹤研究中,最能預見死亡率及癌症復發率的指標是病人在首次手術後三個月內的心態。它的預見準確率要比腫瘤的大小、病理分級、和病人年齡等因素都要高。不僅如此,對於早期癌症的跟蹤研究也證實了積極向上的心態對病情緩解及降低死亡率大有好處。
Ray介紹說,現在的問題是如何用此來增強人們的健康。
很顯然,一個人面臨疾病時的樂觀態度也不是一時就能具備的;而是長期對生活、以及周圍身邊的人與事能夠善意理解才能達到的。
參考資料
Century Of Research Confirms Impact Of Psychosocial Factors On Health://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04/01/040120034814.htm
【正見網】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