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吳國光:港人民主訴求希望不在北京

人氣 4

【大紀元1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吳雪兒香港報導/二零零三年的香港,經歷了令全球觸目的「七一」五十萬人「反對廿三,還政於民」大遊行,致使備受爭議的《基本法》第二十三條在民意壓力下給撤回了;接著是親中政黨的「民建聯」在「1123區議會選舉」中慘敗;到了二零零四年元旦,再出現超過十萬人上街遊行,要求「還政於民,改善民生」。

現時,港人的訴求主要是要求於二零零七年普選特首、二零零八年普選立法會全部議席,至於北京當局將如何回應港人的訴求,就成為了焦點。熟知中國政情的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吳國光,最近接受專訪時,對香港的形勢和中央對香港的態度作出了詳細的分析,本來沒有把研究重點放在香港上的吳國光教授也說:「香港的問題變得越來越讓人關心。」

在分析中,吳國光教授指北京自「七一」事件後,「先來軟的」,用經濟方式來改善香港施政,但去年十一月的區議會選舉結果,證明北京的經濟先行策略,沒有取得效果。吳教授說,「現在仍未看出北京下一步會如何打算,下一步有一個重要的時間表,就是今年九月立法會選舉,如果北京要取得立法會的主導權,現在恐怕要想想辦法」。他指「香港正在處於一個非常不確定的一個時段」,並預期:「政改的問題如果不解決的話,香港還是會繼續動蕩」。

23條或改頭換面重來

吳教授認為,二零零四年是香港面臨非常關鍵的一年,「如果在立法會選舉當中,由於經濟或北京做工作的因素,使得親北京力量在立法會保持大多數席位,在新的立法會選舉產生以後,二十三條還會以不同方式改頭換面重來,整個特區政府會加強其施政力度,繼續在經濟上做一些文章,那麼香港就真正變成非常少香港特色的香港、一個稍微大一點的深圳」。

但如果立法會真的出現主導民主的議員佔多數席位,吳教授說,香港市民下一步「不僅是通過街頭遊行,而是通過立法會──香港一個民意的機構──向港府施加政治改革的壓力,聲音會因此而增高、壓力也會強化。在這樣一個情況下,港府會面臨更大的壓力。「這個壓力會把香港調到甚麼地方去,就要看北京的回應」。

江澤民犯大錯誤香港

對「胡、溫新政」,吳國光教授也進行了透徹的分析。他指「共產黨是沒有底線的」,它只是想「保持自己的政權」,同時也「是機會主意者」。他認為,「江澤民施政期間在香港問題上犯了一個重大的錯誤,也是給香港帶來困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完全不檢討(回歸後的)第一個五年」。因此「新的領導人如果要解決香港問題,就不能夠延續過去江澤民在任時的那一套思路,如果延續的話,這個危機就會進一步加深」。

吳國光教授曾經下結論說,「香港已死亡」,但他也說過「如果『七一』事情得到良性發展的話,這是香港唯一的希望」。他不認為,北京在政治改革方面會給香港自主權。他更直言,「港人的希望不在北京」,但他感覺到「香港的市民已經從『七一』的遊行當中看到他們希望所在」。

港前途在民意能表達

他繼續在專訪裡有這樣的解釋:「所以香港的前途就在這裡,民意如果能夠持續地不斷表達出來,會不斷地起作用,一個個的政治人物會被改變,最後當然就能改變一個整體,這就叫『循序漸進』:一個一個被改變,最後全部改變」。

在專訪中,吳國光教授用了「北京在港的代理人」一詞而不是董建華,來形容向中方反映香港情況的人,但他沒有直接說明這是誰。他解釋說:「這是因為不知道這個人是誰。」香港人不知道通過誰和中央政府聯繫,這個本身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

吳國光教授對於「北京不願了解港人真實想法不能理解」。他提醒中央領導人:「哪怕是從自己的利益去考慮,也應該去理解港人的想法和要求……政治都是妥協的藝術。」

民主真正出路在中國

吳教授認為,「真正的民主出路在中國,因為香港獨立是不可能,當然這不是說香港的民主不可以先走一步,因為講『循序漸進』,民主總是一步步的來,就像蓋樓,可以整個樓沒蓋好,但這一部份先蓋好」。

另外,吳國光教授又對「一國兩制」的概念進行了多角度的探討。他認為,「嚴格來說,現在北京演釋的『一國兩制』和鄧小平在二十年前提出的『一國兩制』情況非常不一樣」。

特首董建華在二零零四年施政報告中一再強調中港經濟合作及溶合問題,對此,吳教授認為,「香港本身的經濟支柱,都沒有在中港的經濟溶合中得到好處,香港的經濟活力並沒有被激發出來」。

吳國光曾任中共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室研究員,他於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爆發前,曾擔任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的重要政治幕僚。他於當年二月獲美國哈佛大學「尼門獎學金」,到美國遊學。「六四事件」之後,他曾一度遭北京當局拒絕進入中國。他現旅居香港,在中文大學從事學術研究工作。

以下是專訪吳國光教授全文:

對於香港形勢的今析:

香港在「七一」後半年的變化,北京當局首先是來軟的,用經濟方式來改善香港的施政,平息民眾的怨氣,(去年)十一月區議會選舉的結果,證明完全用經濟方式已經不能收買(香港人),北京到底會用甚麼方法來對付香港民眾的民主訴求?

要評價半年來香港的形勢有三個方面,第一是特區施政沒有任何改善;第二是香港民主運動的發展:民主的力量在大大的發展,民主的要求也大大的提升;第三是中央政府對香港的態度變化最微妙,也是最難以瞭解的一方面。

半年來香港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七一」五十萬人上街剛過後,其實應該是更多人,北京還是堅持二十三條立法,想在立法會強行闖關。隨著自由黨主席田北俊退出行政會議,使親北京力量在立法會裡不能掌握大多數。接著,特區政府首先是在二十三條內容上作出了三個讓步,但很快就撤銷了二十三條的立法。

接著,中央在經濟上,利用中國的經濟力量,向香港提出很多好處,加強了對香港各界的統戰、籠絡,甚至滲透、控制。不過,到十一月二十三日區議會選舉結果出來,進入了第三階段。在北京強化了對香港的工作,也撤銷了二十三條,以及在經濟方面提供了那麼多好處的背景下,選民還是拋棄了親北京的政黨民建聯,民主派獲得了空前的勝利,證明前一段時間,北京的經濟先行策略,沒有取得效果。

現在仍未看出北京下一步會如何打算。下一步有一個重要的時間表,就是(今年)九月立法會選舉,民主派挾區議會選舉勝利,若在立法會選舉取得相當多的席位的話,會使北京對香港的控制發生很多的矛盾,很多的麻煩。如果北京要取得立法會的主導權,現在恐怕要想想辦法了。

董建華今次的施政報告明確指出主導權在北京手裡,可以看出來,北京其實對香港的基本策略和它統治中國五十五年的策略沒有很大的區別:經濟上面給好處,政治上強化控制。

即使中央對香港的經濟措施在二零零四年頭幾個月生效,令五分之三的人(記者按:去年五十萬人上街,五分之三即三十萬人)因此改變不再堅持對民主的訴求,但是(估計)今年「七一」還是會有二十萬人上街,(到時)也算是震動的新聞。政改的問題如果不解決的話,香港還是會繼續動蕩。

(待續)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專訪】吳國光專訪二:關於「一國兩制」
【專訪】吳國光專訪三:關於北京對香港態度
【專訪】吳國光專訪四:關於港人的出路
【專訪】吳國光專訪五:關於中港經濟溶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