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20日報導】最近,大陸當局宣布向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注資450億美元。這些美元資產來自大陸的外匯儲備。這一舉措在海內外引起了各种不同的反響。著名的金融資信等級評估机构標准普爾立即提升了兩個銀行的資信等級,但是,也有不少人批評大陸當局的這一舉措。
由于大陸銀行坏帳率再度突破國際普遍接受的最低標准,大陸當局決定向國有銀行大規模注資,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不過,當局決定用外匯儲備而不是再次直接用財政注資,出乎不少人的意外。因此,一种批評是,大陸政府不經人民代表大會的批准,就將一部分外匯儲備划作某個金融企業的資產,缺乏法律依据。畢竟,外匯儲備是為了防范整個國家幣值的風險,而不是個別企業的風險。當然,也有人指出,大陸此舉,頗為高明。
据大陸《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孫銘最近的一篇報道,大陸的一些專家指出,此次用外匯儲備而不是財政向銀行注資,高明之處在于:
第一,規避了大陸的法律程序。按常理,把任何財政資金轉為國有企業的資本金,需要人民代表大會的通過。但是,大陸的法律疏忽甚多,對外匯儲備的處置并沒有詳細的規定。因此,大陸當局此次動用外匯儲備給銀行注資,雖然是規避法規,卻不能指責大陸當局違規。
其實,大陸當局如果讓人稱“橡皮圖章”的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動用外匯儲備注資,也不是什么難辦的事,但畢竟給了一些人說三道四的机會。
第二,沒有增加對人民幣增值的壓力。大陸當局這次用外匯儲備注資銀行,特別規定,不得將這些外匯資產兌成人民幣。這樣,既滿足了提高銀行資本充足率的要求,又向全世界表暗示了不執意提高外匯儲備的新政策傾向,事實上減輕了人民幣的升值壓力。
第三,目前大陸銀行的外匯存款受到人民幣升值壓力的影響,正在下降,而外匯貸款的需求則增長很快。大陸當局用外匯儲備注資銀行,有助于維持外匯存款和貸款的正常比例。
當然,大陸官方學者最強調的是,此次注資,將加速中行和建行的股份制改造,朝上市的目標邁出實質性的步伐。為了向公眾表明,此次注資不是又一次水多了加面的補救,報道透露,大陸當局注冊了一個”“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專門負責管理這450億外匯資產。這個新的公司,將作為中行和建行的大股東,督促兩家銀行改革。
問題是,我們有多少理由相信,這次注資之後,尤其是大陸的國有銀行海外上市之後,大陸國有銀行的种种弊端,尤其是大量坏帳的不斷產生就會有根本性的好轉呢?事實上,包括大陸當局自己在內都非常清楚,僅僅靠改善銀行的治理結构,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坏帳高居不下的問題。坏帳的大量發生,是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問題,其根源不僅在銀行體制本身,更在整個經濟的大環境。如果私有企業的產權和企業家精神得不到保護和鼓勵,而是經常被侵犯和打擊,那么,大量銀行坏帳的發生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就中國大陸來說,還有一個特殊的問題,就是國家太大。在中央集權的結构下,大陸國家銀行不僅官僚化非常嚴重,而且規模過于龐大。這些龐大的國家銀行,在地方上并沒有堅實的基礎,不得不高度依賴中央的政治支持,因此,是不折不扣的泥足巨人。這种結构性的問題,絕非股份化改造能夠解決。
如此說來,大陸當局采用挖西牆(也就是外匯資產)來補東牆(也就是國有銀行)的辦法,是否就完全沒有意義呢?挖西牆補東牆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才可能有意義,那就是用國家的資產來買改革的時間。無論是從根本上改善經濟的大環境,還是改革過于集中的銀行組織結构都需要一定的時間,而通過注資和一定的改革來維持大陸官辦銀行的穩定,可以為大陸的決策者爭取一段寶貴的時間。我希望大陸決策者對此是清醒的,否則,如果他們真的以為,通過所謂股份制的改造,通過所謂海外上市,大陸的銀行危机就能夠被克服,坏帳失控的問題就不再發生,那可就是是在自欺欺人而已了。
(自由亞洲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