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18日訊】總統選戰白熱化﹐國親兩黨﹐特別是國民黨主席連戰在國家認同方面越來越向綠營靠攏﹐於是藍綠兩軍大致在以下幾個方面有了“共識”﹕一﹐公投﹔二﹐新憲﹔三﹐台獨﹔四﹐一邊一國。當然﹐在具體內容方面還有不同。但是從反對變為贊成或不反對﹐變化之大﹐還是令人嘆為觀止。
對國親兩黨的這種轉變﹐應該予以肯定﹐說明他們儘管說在民調方面連宋如何超越陳呂﹐但是在競選政見方面卻要不斷跟隨陳呂所代表的主流價值轉變。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特的現象。
在這四個方面﹐國民黨前主席李登輝與民進黨的認識大同小異﹐也因此以李登輝作為精神領袖的台聯才同民進黨合稱為“綠營”。在李登輝擔任國民黨主席﹐以及擔任中華民國總統時﹐國民黨正是朝著這個主流價值演進﹐宋楚瑜離開國民黨另起爐灶﹐這也是原因之一。但是在二○○○年連戰敗選﹐對李登輝逼宮之後﹐國民黨就偏離李登輝路線﹐轉而靠攏中國﹐最後更因為選舉的需要而國親合流。於是“一中各表”﹑“一個屋頂”的聲浪高漲﹐台灣本土意識急劇回落。到國民黨內部有人提出將中國國民黨改名“台灣國民黨”﹐由本土的王金平出任國民黨代主席﹐高層才覺察到危機的出現﹐於是逐漸向綠營靠攏﹐以拉回主流民意的選票。
但是儘管藍軍向本土靠攏﹐人們仍然有以下的兩大疑慮﹕
第一﹐立法院所通過的國親版本公投法非常保守﹐反映國親對“民主”一直在扮演扯後腿的角色﹐對新憲也只是小修小補的改良﹐不願根本解決問題﹔對不排除台獨的選項和“一邊一國”的說法也充滿矛盾﹐使人越看越糊塗﹐因此不能不對他們的誠意表示懷疑。
第二﹐藍軍在政策上的重大轉變﹐高層不同的人態度有所不同。例如﹐不排除“台獨”選項問題﹐競選總部主委王金平說的最清楚﹐總統候選人連戰就頗含糊﹐副總統候選人宋楚瑜則根本不說﹐這要選民相信哪一個﹖更顯示在選舉之後﹐因為情況的變化而可能有新的選項﹐也可能內部爭吵不休而陷於分裂。特別使人注意的是在這些重大問題上﹐宋楚瑜幾乎沒有表態﹐因此將來可以完全不認帳。假設連宋當選﹐不再需要本土選票﹐王金平失去價值﹐他們就可以完全拋棄這些主張﹐這是選民們所必須認識到的問題。
李登輝對台灣的民主化有非常大的貢獻﹐對國民黨的最大貢獻則是逐步實現它的本土化﹐這個本土化不是族群血緣問題﹐而是對台灣本土價值的認同。可惜因為他被迫離開國民黨而使國民黨的這個改造工作中斷。國民黨如果真有意延續李登輝的本土路線﹐自己應該有更明確的表態﹐作為競選搭檔的親民黨在這些重大問題上也必須去掉曖昧不明的態度。(//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