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訊】過去有一則笑話,說齊化門(朝陽門)外營房的旗人都聚在街頭痛哭流涕,路人問之,哭者愈痛,謂「豆汁兒房都關了張,豈不要了性命?」笑話歸笑話,老北京人尤其是旗人,特別喜愛喝豆汁兒,」甚至稱之為「本命食」乃是事實。俗話說,北京人是「豆汁兒嘴」、「老米嘴」;「鹵蝦嘴」,即所謂「北京三嘴」。
據說豆汁兒的問世乃在清初,當時某粉房做綠豆粉時,正逢炎夏,磨出的半成品豆汁當天未能用完,次日即已發酵,取少許嚐嚐,覺得酸甜可口,再經煮沸,飲之更覺味美,於是便專門做起豆汁來出售。人們購得豆汁,加入紫色老米(倉米)或剩老米飯,熬成豆汁粥,佐以不同的小菜,成為京師特有一種風味小吃。
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前後,傳入宮內。每年舊曆九月至次年立夏後5天,清宮御、壽兩膳房都要制做豆汁,帝、後酒肉之餘,皆飲豆汁以解油膩。據說,咸豐梓宮(靈梓)迴鑾,東西兩太后帶領同治帝剛回到宮裡,即向御膳房要豆汁兒喝。在民間,豆汁兒的主顧更不分貴賤,凡穿戴體面者在廟會上吃「灌腸」或「羊霜腸」,往往會彼人恥笑;唯獨喝豆汁兒則不足為恥。
民間賣熟豆汁兒有兩種形式:一是走街串巷的豆汁兒挑子,吆喚「開了鍋的豆汁兒粥!」買者多是以鍋、碗端回家去喝;另一種形式是在廟會集市上擺個豆汁兒攤,設丈餘長案,前擺長凳。案上放2-4個大玻璃罩,大玻璃罩內放大果盤,盛著醬黃瓜、八寶萊、醬羅卜、水疙瘩絲等。春季備有爆醃醬丕藍,冬天備有五香蘿蔔乾丁。對購買細醬菜的顧客供應辣椒油。並代賣芝麻醬燒餅、炸焦圈兒等食品。
──轉自《世華網》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