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27日訊】(中央社記者吳蕙君台北二十七日電)人民幣升值壓力仍大,是否可以藉此發展成為與美元對抗的國際貨幣?台灣中央研究院經濟所研究員吳中書、政大經濟系教授李紀珠一致認為,人民幣並非國際流通貨幣,也缺乏透明的制度和合理的管理監督觀念,要和美元對抗、或是成為「亞元」,都還有非常遙遠的路要走。
廣播節目「中廣論壇」今天以熱錢流入與新台幣匯率升值現象為題目,邀請吳中書和李紀珠在節目中對談 。
美國強力要求人民幣升值到合理價位,財長史諾為此拜訪中國大陸,與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會面,G7會議更接棒對人民幣升值施壓。日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孟岱爾卻不主張人民幣升值,並且提出亞洲地區發展亞洲 共同貨幣的想法。
吳中書認為,要作為各亞洲國家儲備貨幣「亞元」,必須具備至少三個要件,第一是國際間廣為流通的貨幣,第二是不能緊釘在一個價位上,第三是要能夠為各國所接受。以人民幣目前的情況來說,三個起碼的條件都沒有符合。
吳中書說,人民幣沒有開放流通,緊盯住美元,現階段的匯價更經不起大幅度的調整,加上大陸匯市周邊金融、信貸的管理觀念仍有待提升,法令觀念也亟需與國際接軌,制度不夠透明,發展金融體系不是硬體充分就可以,因此,人民幣要成為國際重要貨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李紀珠也認為,國際主要貿易國家的出口仍多仰賴美國,想要借重出口來挑戰美元地位,並不容易。
李紀珠也提出區域成立共同通貨的三個要件,第一是各國之間貿易往來極為緊密,第二是經濟發展程度必須相近,第三是各國之間的經濟利益沒有主要和明顯的矛盾衝突。這部份,亞洲國家之間就算彼此貿易往來密切,經濟發展程度卻有相當大的差異,經濟利益衝突之大更不在話下,共同貨幣要成立有實質上的困難。
李紀珠舉歐盟為例,要以歐元力抗美元已經不易,而且現階段美元是通行全球、各國引為貨幣準備的標的,可以說美國是全球的央行,雖然享有免費的鑄幣權,但也擔負全球經濟的重擔,被取代的可能性很低。(//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