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21日訊】文/自由時報記者趙靜瑜
「大眾希望奇美博物館成為怎樣的博物館,我們就讓它變成怎樣的博物館。」奇美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許文龍這樣簡單的經營理念,讓奇美博物館有了自己的質感。許文龍從小接受日本教育,諳通日文,也有機會瀏覽大量的外文書籍,涉獵各種新知,也因此對藝術與文化有了興趣,也有了世界觀。許文龍說,在國外每逢假日,父母親可以帶著孩子去逛美術館、博物館,接受藝術的薰陶;以前台灣雖然被日本人統治,但卻有博物館和商品陳列館,這些對比都讓許文龍印象深刻,奇美博物館也就應運而生。
許文龍自己臨摹名家畫作,一筆一劃認真去作,現在奇美博物館內也懸掛許文龍自己親筆臨摹的畫作,許文龍也演奏曼陀鈴,成立的曼陀鈴合奏團已經立足多年,自成特色,但他的觀念非常普羅,「只要是美好的東西就是藝術」,「因此我比較不喜歡限制博物館或美術館一定要展什麼,或認為只有美術品才是藝術的狹隘想法。」許文龍說,奇美博物館是從收集美術品與樂器開始,最初收藏畫作,但繪畫與雕塑一向是完美的搭配,於是又開始收集雕塑作品。
為了讓展品能更加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奇美博物館也陸續增加自然史的部分,如動物標本、化石、隕石等其他典藏品,無論是小孩子或老人家,看了都會喜歡。跟在許文龍身邊超過三十年,自奇美退休之後轉任基金會擔任行政經理的卓正男表示,許文龍說不是台灣大眾的文化水準低,只是沒人給他們機會去學習與發揮,所以他要收藏的,都是大眾有興趣的。卓正男強調,許文龍希望推廣「聽得懂的音樂、看得懂的畫」。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