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19日訊】香港市民「七一」上街遊行已經過去一個多月,對大遊行嚴重缺乏「心理準備」的那些負責香港事務的權威們,經過一輪惡補「資訊」,開始發表「研究成果」了。近期絡繹於途奔波在中港間的政、商名士聞人,捧回的「中央精神」,向港人傳達一個新訊息,就是指參加七一大遊行的市民「大多數是愛港愛國的」,「當中只有極少數是反中亂港」。
政治定性與淡化政治色彩
但是,在此「大多數」與「一小撮」論推出之同時,歸結大遊行的原因卻是「中產階級經濟利益受損」、「小市民在金融風暴和非典中更形窮困」、「政府的『一國兩制』經驗不足以至施政失誤」……總之,無一不是歸咎於經濟搞不好,才有這麼多港人上街大遊行。就是不肯承認港人大遊行的真正主題是反對廿三條立法。
既然堅稱港人參加大遊行的原因是為民生,不是港人爭民主的政治訴求,又為何把參加遊行的人分成政治極端的兩大類?「愛港愛國」與「反中亂港」,無疑這是以「政治」標準來區分遊行人。而且,是百分之百的以政治「分類」、政治「排隊」,來為遊行的港人作政治「定性」。
值得指出的是,以「一小撮」與「大多數」分化法,來為香港「七一」大遊行的五十萬人分類劃線,是完全站不住腳,是不能自圓其說的。
首先,這種牛頭不對馬嘴的「定性」,不過是自相矛盾者的言不由衷。他們何嘗不知道,「七一」遊行是地地道道的政治抗爭?之所以非要說是經濟不景促使港人遊行,顯然,為的是淡化這場遊行的政治色彩。是不想令國際社會把港人對廿三條立法如此強烈的反感根植在心,也不想緊鄰香港的大陸人民有樣學樣(雖說內地對港人大遊行極力封鎖消息,在資訊發達的時代仍是不乏渠道傳達訊息的)。更重要的是,把港人明明白白的政治訴求刻意曲解為只是要求搞好經濟,才能為下一步只從經濟上給港人一些好處,而拒不對香港民主政制鬆綁尋找藉口。
遊行後一個多月來香港的狀況便是真實的注腳。一方面實行放寬大陸有錢人「救港」的「自由行」,正如有人所形容的「餵飽香港」——直情把港人當成政治嬰孩,塞個奶瓶免哇哇叫。另一方面,在「大多數愛港愛國」、「一小撮人反中亂港」基調下,重新部署,整頓旗鼓。正如董建華宣布撤回《國安條例》後,即時有港區「人代」稱:「政府只是臨時變陣」,「稍後政府便會重提立法、重新開戰。」好一個「開戰」!最是生動描摹摩拳擦掌之勢。時下,香港出現的稀奇古怪的陰謀論、蠱惑人心之說,亦可見「戰」聲已隱隱可聞。
邏輯的混亂
其二,指港人大遊行「大多數人愛國愛港」,只有「一小撮」是「反中亂港」,在邏輯上充滿混亂,極其荒謬。如果照這個「論調」來推理,既然五十萬人中的大多數是「愛國愛港」,也等於給了七一大遊行一個「說法」——證明遊行行動是「愛港愛國」的。沒理由說「大多數」「愛港愛國」的人,共同做一件不愛港愛國的事吧。如果港人遊行是錯誤的,只是為了對「大多數」的人不予追究才「寬大為懷」如此「定性」,這豈不否定了人民有和平遊行的權利?相信在有憲法的國家(港人更有《基本法》保障),政府是不能剝奪人民這個權利的。換言之,對於港人這次極其和平理性的大遊行,全世界都給以肯定,還有哪一個政府能否定,能指責這不是「愛港愛國」?
既然如此,被指責是五十萬人中的「一小撮反中亂港」的人,為什麼會參加一個「愛港愛國」的大遊行呢?難道他們人格分裂?難道他們在「七.一」遊行隊伍中搗蛋、破壞?答案不難得出,事實上遊行後有大量照片、錄影帶為證,警方更是跟足全程,不可能「看漏眼」。全世界都看到的是,那天沒有人在遊行中做不合法的事!那就是說,這「一小撮」也是與「大多數」一起,參加的是「愛港愛國」大遊行。
中共的設想是痴人說夢
當然,更不能說「大多數」是受到這「一小撮」的蒙蔽,才上街遊行的,這樣說不僅否定了五十萬港人,實際是把自己推向港人的對立面。
或者,提出「一小撮」論者的意思是指,這「一小撮」當時不在遊行之列,是「在背後煸動」?哈!那不但證明遊行的五十萬人全部是「愛港愛國」。更證明這「一小撮」不存在!請清醒地想一想,這遊行的五十萬人誰能「操縱」得動?過去香港的選舉日,各政黨派人上街「洗樓」,不出來投票的還是不出來。自由思考、自由決定慣了的香港人是那麼好「煸動」的嗎?未免太小覷港人了吧!再說,廣大「愛國愛港」的港人,一下子都湧上街,受那「隱形」的「一小撮」指揮?這種設想本身就是既脫離香港實際,又毫無科學道理的癡人說夢。
「揪出一小撮」,這是慣技
再者,以「一小撮」與「大多數」之說,來界定港人「七一」大遊行,非但於事實、於邏輯都是一塌糊塗,也經不起任何數據考證。在七一大遊行中所顯示的標語口號,絕大多數是反對廿三條立法,和要求董建華下台。五十萬人同時提出這種訴求,如何區分哪些是為了愛港愛國,哪些不是?「大多數」有多少人?「極少數」又是多少?這是經過完全中立的專業機構調查統計的結果嗎?是香港全民的投票認定嗎?現在是廿一世紀科學昌明時代了,統計結論是要以科學數據作基礎的。民主社會中,主觀「臆測」完全不能取信於民。
應該說,「一小撮論」從來是中共過去在每次政治運動中慣用的「統計法」。還應該說,自從世上第一個「布爾什維克黨」以「多數派」命名以來,共產黨就世襲了這個「封號」,永遠稱自己是「多數派」,敵對方或是假想敵,就是少數派。這是不許廣大民眾進行投票表達意願的,是「槍桿子裡面出政權」下,「你必須服從我」的專制極權哲學。
因此對港人遊行祭出「大多數」和「一小撮」,並不是北大人的新理論,以往中共搞的每一場政治運動,無不是以此為鬥爭手段,所謂「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達到各個擊破目的」。現在又要用來對港人大遊行「劃線」,雖然較當年對八九年那場群眾運動是「現代化」了,「打擊面」大大地縮小了,但原則上並沒有放棄揪出「一小撮」的慣技。
較早前不是有人拿出文革歷史來教訓港人嗎?港人真的應該再翻看文革那段顛倒黑白的歷史,才會對「大多數」與「極少數」的論調有清醒的認識。如果將來當自己被劃在「大多數」之列,便慶幸自己獲「信任」;以為自己沒被掃入「一小撮」,便感淚涕零,那是可悲的天真。如果為了要保住自己在「大多數」的「位子」,就助紂為虐,那更是愚蠢的犯罪。歷史的教訓諷剌又殘酷:今天你是「大多數」,明天你就可能變成「一小撮」,這是「鬥爭」的需要。陶鑄的故事,是盡人皆知的,在他沒被揪出來成為「一小撮」的前夕,他還是指揮「大多數」鬥「一小撮」的「無產階級司令部」的要員呢。
──原載《動向》九月號(//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