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15日訊】前國青小將楊某結結實實地撞到了「槍口」之上,因更改年齡受到兩年禁賽的處罰,幾乎足以斷送他的整個足球生涯。其實,青少年球員「更改年齡」、「以大欺小」現象的氾濫成災,已經嚴重危害了中國足球的健康發展。現在,中國足協「突然」意識到了危機的嚴重性,並著手亡羊補牢。只是現在的這個「羊圈」,恐怕已經不是「修補」一下那樣簡單了,而是必須進行一次徹底的重建。
改小兩歲很「正常」
球員將年齡改小參加比賽,早已是足球圈內公開的秘密。職業聯賽以來,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年齡不算太大的球員選擇「急流勇退」,或者退役沒幾年的球員已經滿目滄桑、人到中年,這其中,有很多人就是在為當年的「以大欺小」付出代價。
一名現役球員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我的年齡是當年在業餘體校時教練給改的,比實際年齡小了一歲。當時,我們那批隊員很少有幾個人不改(年齡)的,大家一般都要改小兩歲,這樣可以降一個年齡組別參加比賽。因為大家都在改年齡,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能在比賽中真正碰到與我們同齡的隊伍。像我這樣只改小了一歲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問題還是出在根上,絕大多數隊員的年齡其實是在開始業餘訓練的時候就已經改了,改小了四五歲的,也不在少數。」這位球員說。問題是,基層教練難道不知道其中的危害嗎?這位元球員又這樣為記者解「惑」:「說起來,優秀球員的?生關鍵要從小培養、打好基礎,這個道理誰都明白,但現在教練的工資、獎金、職稱等一切都與比賽成績掛?,而體育又是一項淘汰率極高的行業,完全憑業務能力達到這些指標,實在是太困難了。因此,急功近利地多想想其他辦法。」
更改年齡的「學問」
要想使年齡「變小」的球員,獲得合格的參賽資格,更是大有「學問」。
需要想辦法搞到一張與申報的年齡相符的戶籍證明,然後向中國足協申請辦理參賽證。但即便順利領到參賽證,也只是完成了所有工作的一半,接下來,球員將面對的是嚴格的骨齡檢測。按理說,在現代高科技的「火眼金睛」下,一般是很難有人可以混水摸魚的,但絕大部份超齡球員還是能夠順利過關。這其中,也就不可避免地需要使用一些「非常手段」和「公關技巧」。
據瞭解,這樣的問題不僅僅只是足球圈中存在,其他專案也是大致如此。而在時間緊迫來不及做上述工作的情況下,甚至有人會採用冒名頂替的方式,直接用第三者的身份,為超齡運動員辦理參賽證。
年齡是筆「糊塗賬」
球員年齡到底有多大,這是一個連球員自己都說不清和不敢說的問題,抑或,這本身就是一筆「糊塗賬」。
青島球迷應該還記得肖戰波2001年由遼寧隊轉會到青島時生出的那次波折,當時遼寧方面曾以肖戰波年齡不足中國足協規定為由,拒絕放人。按照遼寧隊出示的參賽證,肖戰波生於1976年11月27日,恰恰沒能達到25歲的轉會「生死線」,但肖戰波卻堅持自己真正生年是1975年,並拿出了足可證明自己真實生日的百歲照片和戶籍。一番相持後,從「顧全大局」的角度考慮,遼寧方面最終做出了妥協,整個事件也在大家心照不宣中喜劇收場。
值得注意的是,當年還有另外一名球員得到了遼足的「法外開恩」,他就是轉會到上海申花的「24歲小將」曲聖卿。
南方某隊的一位守門員是1996年戚務生手下的國奧球員,但現在在中國足協的報名年齡,則明明白白地寫著:1971年7月12日。照此推算,他根本就沒有資格進入那一屆的國奧隊(23歲以下)。
足球只是冰山一角
一位其他項目的基層教練更是語出驚人:「楊某受罰一點兒也不讓人奇怪,改年齡不光是足球界的問題,甚至已經滲透到了各種體育項目之中。以前大家都還是背地裏偷偷摸摸地幹,現在已經成為擺在桌面上的事情,形成了一種風氣。」
「大家都改年齡,你就不能不改,否則肯定幹不過人家。說白了,現在就是老實人吃虧。」這位教練氣憤地說:「現在很多運動員改年齡,不是為了?佔便宜?,而是為了不?吃虧?。是到了需要好好整治一下的時候了,現在這樣的風氣,只能害了安分守己的好教練和好運動員。」
這位教練透露說,現在運動員改年齡,已經沒有甚麼固定的「幅度」,而要根據參賽專案的水平「靈活掌握」。
例如,一名運動員如果改小兩歲後,在該年齡組別仍無法獲得理想成績的話,就有可能改小四歲到更小的組別裏參賽。「青少年訓練正是打基礎的時候,必須一步步來,決不能揠苗助長。但為了完成任務指標,有時也只能不得已而為之。」作為教練員,最迫切需要的,就是一個公平、透明的競爭環境。」
「以大欺小」後患無窮
「以大欺小」最直接的惡果,就是一大批有天賦、有前途的好苗子遭到壓制,並因為長期無法受到重視,最終徹底荒廢。
?所周知,受身體發育等因素的制約,青少年運動員在年齡相差一兩歲的情況下,生理、心理髮育程度和運動成績的差異極為明顯。這樣,即便是在本年齡段成績不甚突出的運動員,也很可能利用生理早熟的優勢,在下一撥孩子中鶴立雞群。由此帶來的連鎖反應是,一些以真實年齡參賽的很有前途的好苗子,卻被「老大哥」牢牢壓在身下,永無出頭之日。而這些「成績出色」的超齡運動員,在進入成年隊後,很多人的成績不但沒有上升,反而出現了明顯的下滑。
說到底,這樣的做法,最終的結果只能是自欺欺人。「從娃娃抓起」這句口號喊了多少年,真正默默無聞、踏實肯幹地培養後備人才的又有多少?中國足球多年來在國際大賽中曾經處於青少年隊強勁、成年隊疲軟的態勢,很多在國青、國奧隊中表現優異的球員曇花一現、後勁不足,箇中原因,恐怕不僅僅是「無法在國內聯賽中獲得提高」這麼簡單吧!@ ◇
(//www.dajiyuan.com)
透視體壇更改年齡「以大欺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