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1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胃食道逆流是現代人的文明病,肥胖、壓力、菸酒、飲食不正常都是可能原因,部分患者會演變為長期胃酸逆流,造成上腹疼痛、胸悶、咳嗽、燒灼感等症狀,如果未加以妥善治療,有少數可能演變為食道癌。
台安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蔡清岩表示,菸酒、壓力、老化、飲食等因素,可能使食道與胃部間擴約肌鬆弛,無法正常關閉,導致胃的內容物,包括胃酸與膽汁等逆流回食道,刺激食道黏膜,導致發炎甚至潰瘍,會有燒灼感、胸痛,甚至跑到喉嚨,患者會感到口中酸苦,此時唾液會分泌增加,有時會造成惡心感。
此外,懷孕、腹水、肥胖等因素,會造成腹腔壓力過大,導致部份胃擠跑進胸腔裡,食道與胃交接處會超過橫隔膜往上頂,失去了橫隔膜的支撐力量,也會引發不同程度的胃酸逆流。
蔡清岩表示,這類毛病不易治療,吃藥雖然可以得到相當程度的改善,不過一停藥又會復發,通常會建議患者先嘗試改變飲食及生活習慣,如減重、減壓、三餐固定、少吃油膩食物、別吃消夜、墊高枕頭睡覺等。
如果無法改善症狀,可嘗試藥物治療,一般會讓病人服用胃乳片中和胃酸,或促進腸胃蠕動的藥物,使擴約肌閉緊一點,不過有許多病人,光做這些是沒有用的,除食道酸、痛、惡心依舊,甚至還會被胃酸嗆到,部分會引發慢性咳嗽,嚴重時可能出現類似氣喘症狀。
蔡清岩指出,治療方式分為內科治療與外科治療,內科治療又分為藥物治療與內視鏡治療。內視鏡治療有幾類方式,原理大同小異,都在使擴約肌鬆弛的食道變窄,使用的方式有電燒、縫合、注射等;而外科治療以腹腔鏡手術較常見,是以橫隔膜附近的韌帶包紮食道下端,束緊食道擴約肌,治療效果較佳。
如果胃酸逆流的程度較為嚴重,食道發炎導致下端反覆潰瘍後,累積的傷疤會逐漸阻塞食道與胃交接處,導致進食困難,若潰瘍的部分較深,還會引發血管破裂,有時會吐血。
值得注意的是,有少部分患者會演變為食道癌,這是因為食道下方黏膜經胃酸反覆刺激,細胞會出現轉變,變成一種癌前徵兆,因此國外醫界採取的治療方式較為積極,不過國內這類胃酸逆流引發的食道癌並不常見。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