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9日訊】大紀元駐德國記者文婧報道/ 盡管德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諸如降低存款利率等刺激經濟的措施,德國的經濟依然是全無起色。今年7月份失業率繼續攀升,不少德國大學畢業生碩士帽還沒戴穩,學位證書墨跡未干就在勞動局登記,直接進入了失業大軍。前景黯淡的勞工市場使曾一度躊躇滿怀的畢業生們收回目光,選擇了留在大學繼續攻讀博士。
在經濟看好的年頭里,讀博士的首先是大學醫科的學生。也許是出于西方社會的人本位文化,人的生命被看得非常重要。以治病救人為職業的醫生的質量因此也被看作是要得到百分之二百的保證。所以在德國學醫的大部分學生都是直接讀博士。另外一些其它專業的博士們要么是想以后走學術道路,當教授;要么是想在企業中當主管級的領導。當然倒不是有博士學位就能當上教授,當上主管,這必定還和個人能力以及當事人是否有在國外工作的經驗有關。
而目前,當大批大學畢業生選擇繼續攻讀博士的時候,讀博士的目的就不再僅僅是以上提到的這几种了。更多的學生希望通過几年的深造使自己能夠拿到一張以后進入職業生涯的优先入場券。然而,現實往往和想象有些出入。聯邦勞動局發行的“大學”雜志引述哈根函授大學主管進修的麥森女士的話說:現在人事部門形容博士求職者是“kopflastig”-頭部超載。這個本來用來形容飛机頭部過重的詞,被用在這里,可夠讓經歷了多年的寒窗之苦才積累了一腦袋知識的博士們寒心的。除此之外,提到博士,人們還常常會聽到諸如“脫离實際”、“麻煩”、“太老”、等等一類讓人喪氣的詞。
由此出現了很多人求職的時候有意隱瞞自己博士身份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不僅是出於以上的原因,還因為招工企業普遍擔心本事太大的求職者一有机會就會另攀高枝,這經常讓企業承負不起。而求職者不表明自己的博士身份就意味著和普通的大學畢業生一樣接受一個薪水較低的職位。難怪有人說,在德國,博士的頭銜已經漸漸淪落成了名片上一個堂皇的裝飾。
對此,專家們的忠告是:大學畢業后,不要無目的地讀博士,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能力,花多些精力找份工作。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