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特寫:在英國的中國小留學生

BBC中文網記者 曉松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7日訊】BBC中文網記者曉松06月04日报道, 近年來,在送子女到海外留學熱潮的影響下,大量來自中國大陸的年齡在15至18歲之間的低齡留學生(或稱小留學生)不斷抵達英國。

據英國私立學校理事會統計,該理事會所屬學校目前共有7000余名來自中國的小留學生。

面對方興未艾的小留學生熱,中國媒體和教育界人士曾展開熱烈討論,就小留學生出國是利大還是弊大進行爭論。不少人都提出一個問題,十幾歲的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可以說尚未發育成熟,讓這些年齡段的青少年出國留學是否合適?

眾說紛紜

中國大陸媒體和教育界人士對此的看法至今難以統一,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年齡太小的少年少女留學生不會照顧自己,他們比較單純,又大多是獨生子女,自控力和抵制誘惑的能力不強,容易受到週圍不良環境的影響而學壞,小留學生更容易受到傷害。

但也有人認為,對語言學習來說,年齡小有優勢,因為小留學生的可塑性強,很容易融合到當地的學習生活中。此外,這也可以鍛煉他們的獨立生活和思考能力,這對他們將來的發展大有益處。

低齡學生留學令家長擔心的問題確實不少:孤身在外的個人安全問題﹔是否會因對異域文化的不習慣而妨礙青少年學生健康的性格塑造?變得郁悶、孤僻?孩子能否具有學習、生活的自理能力?會不會受到外界不良環境的影響而學壞等等。

孤獨的小留學生

已考入倫敦著名的帝國理工學院攻讀土木工程本科學位的長沙學生陳曉冰是在四年前抵達英國的,當時他剛滿16歲。這位曾經歷過小留學生生活、看起來仍然稚氣的大學一年級新生說,當他在德比文理學校讀高中時,常常感到”非常孤獨”,在學校跟其它英國學生的社交也不多,沒有什麼朋友。

不過,他表示,幸好自己在當地有個很關心他的監護人,心里有什麼事,總可以跟監護人談,使自己郁悶的心情得到疏緩。在海外留學生涯的開始階段”感受孤獨”,大概是不少小留學生都曾經經歷過的歷程。

北京女學生楊潔在自費抵達英國讀預科時剛好17歲,也算是個小留學生。但在頭一年,她過得”很不開心”,雖然在學校認識不少人,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知心朋友,一切全靠自己”。

為了學好英文,她不大與中國學生交往,幾乎”離開中國人的圈子”,時常感到孤寂。唯一的安慰是與父母天天保持越洋電話交流,尋求精神上的支持。

後來,在熬過了初抵英國的孤寂之後,楊潔開始變得獨立和自信,為了讓父母更瞭解她在英國的情況,她把打電話改成寫家書,每月兩封。她說,要是想父母了,信看完了還可以再看,這樣”感覺更溫暖”。

環境影響大

來自湖南的陳曉冰說,家長為子女選擇的預科學校或語言學校的好壞對小留學生的影響很大,如果環境不好的話,學生很容易學壞。但他認為,自我控制能力也是鍛煉出來的。

在帝國理工攻讀計算機本科的劉建偉深有同感地說,自費小留學生大都家庭條件較好,但有些學生自控力不好,喜歡攀比,花錢大手大腳,心思不在學習上甚至感到無所謂的也有,在英國留學的小留學生中不難找到這樣的例子。

抵英已一段時間的預科生陳眾認為,對很多小留學生來說,”留學生活是獨立生活的開始,由於遠隔家鄉,家長的關愛少,學習壓力大,時間和金錢都得學著自己管理。”他說,在英國的空餘時間比較多,自己得學會思考,安排好留學的生活。

深刻體會

在倫敦大學學院攻讀經濟學本科學位的顏曉也曾經歷過小留學生生活,她從16歲起就住在英國寄宿學校並完成高中學習。她認為,”低齡學生在出國前應對留學有著明確的目標”,這樣能集中精力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不會被異國的孤獨感所淹沒。

目前已成功考入英格蘭一所大學攻讀商科學位的楊潔說,在英國”最深的體會是再辛苦也要有自信,要相信自己,要堅持下來”。她說,遠在北京的父母已感覺到她”比以前更加成熟,更加獨立,也開始學會關心他人”。來自父母的肯定使她感到很開心。

陳曉冰則認為,在英國留學使他的思維更加開闊,他有更多的時間做自己喜歡乾的事情,對個性的發展更有好處。

有意思的是,幾乎所有這些當年的小留學生都異口同聲地認為,在倫敦留學比原來預想的還貴,這裡的生活費、交通費和社交開支等,比起他們原來在倫敦以外的地區讀預科和語言學校時幾乎要高出幾倍甚至十倍,這使他們”花錢如流水”。

為了減輕他們父母的負擔,這些以前隻向父母索要生活費的小留學生已開始長大,學會替家長著想,嚐試著找工掙錢。雖然尚不足以養活自己,但至少是令他們感到獨立的良好開端。

转自BBC(//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細語人生》主持人宇欣在臺灣一所公立學校採訪了郁青老師。郁青老師在其班級裡採用的品德教育方式效果明顯,受到學生、家長、學校其他老師的讚許。
  • 國際獅子會300-D2區紮根品德教育於校園,捐贈《小乾坤》與《悠遊字在》兩套動畫教材挹注高屏兩地國小,及推動國中讀報教育,並辦理圖文創作、書法比賽、讀報及影片製作等四項藝文競賽,15日於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舉辦成果展暨頒獎典禮。
  • 有的人總是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失,或是擁有的什麼技能知識生怕別人學去。其實如果懂得放下和分享,往往就會發現在教授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會有所收穫......
  • 屏東縣竹田國中在高雄中北扶輪社贊助下,開展讀報教育。不僅提升偏鄉學子閱讀能力、開拓國際視野,去年國中會考,竹田國中更是創下佳績,全校畢業生62%考取屏東中學及屏東女中,錄取率全縣第一。3月21日,竹田國中舉辦成果分享及讀報教育比賽頒獎。
  • 入學筒
    依據流傳幾百年的傳統,德國小學一年級學生在上學的第一天都要攜帶一個色彩繽紛的紙製圓錐體到學校,看起來像是個特大號的甜筒。究竟這個圓錐體裡面有何玄機?這項傳統又是從何而來呢?
  • 小臻滿4歲後,到附近的幼兒園就讀,可是才去了兩個星期,每天早上起床就一直哭鬧,不肯去上學......
  • 讀報教育對內化學生的氣質,有加成的效果,竹田國中賴芳蘭老師表示,「我們學校孩子的氣質很優質,這次看了學生的讀報心得作品,發現孩子心靈層面的成長提升很大,真的讓我很感動。」
  • 對於那種總是欺負他人又屢教不改的學生該如何教育呢?我相信這是所有的老師最頭痛、最棘手的問題之一......
  • 即便過了二十幾年,桐林國小的孩子們,依然清楚知道這場地震是如何重創了故鄉。姜韻梅說:「我希望孩子們都記得,那場大地震是毀滅、但也是重生。」走進重新整修的圖書室「童話森林」,當年黃建興特意將圖書館規劃為獨立空間,就是希望能提升使用率。如今嶄新的圖書室,順應原始設計,在挑高的牆面上裝置了一棵桐花樹,這棵樹沒有頂,彷彿象徵著書中的知識應該延伸至外頭的自然世界。牆上的鐘,時間停留在凌晨一點四十七分,那是九二一大地震發生的時間。
  • 龍華國小雖然位於都市裡,卻保有珍貴的生態環境。中庭刻意以土丘造型模擬自然環境,搭配小橋流水生態池,不但是孩子們下課時間嬉戲的場合,也吸引了鳥、松鼠等小動物穿梭其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