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國際戲劇演出季 “趙氏孤儿”迎來盛景

標籤:

【大紀元8月26日訊】■《趙氏孤儿》演變始末

  《趙氏孤儿》的故事最早出現于《左傳》和《史記趙世家》,元雜劇作家紀君祥著有《趙氏孤儿大報仇》,明傳奇作家徐元久創作有《八義記》。該劇清代被改為梆子劇目,現代最著名的是秦腔演出本,作者是馬健翎。1960年由北京京劇團排演的王雁的改編本最有影響,馬連良扮演程嬰,裘盛戎扮演魏絳,譚富英扮演趙盾,張君秋扮演庄姬公主,每個人都有大段的优美唱腔和精湛的表演,堪稱一絕。在京劇傳統劇目中還有一出《搜孤救孤》,表現的是其中有關程嬰和公孫杵臼聯合救孤的一段,也是余(叔岩)派老生的代表劇目。《趙氏孤儿》曾經于1735年被譯成法文本,德國詩人歌德也曾將它改編為《埃爾佩諾》,意大利作家P.梅塔斯塔齊奧改編時名為《中國英雄》。

  據中華网8月25報道﹐雖然眾所矚目的兩個話劇版本《趙氏孤儿》的舞台碰撞并沒有如約在4月上演,但這出被王國維先生稱作“即列于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的作品將在“首屆北京國際戲劇演出季”的召喚下成為金秋首都舞台的一大文化盛景。10月12日至15日,國家話劇院和北京人藝兩個版本的《趙氏孤儿》將同時在民族宮劇院和首都劇場推出,兩個導演對同一題材所作的不同人文思考將為觀眾帶來截然不同的心理體驗。

  ■國話版《趙氏孤儿》———帶著希望和勇敢上路

  在參演“首屆北京國際戲劇演出季”前,國話版《趙氏孤儿》將率先于“十一”黃金周在上海進行首演。此次田沁鑫延續了她凝練簡洁而富有詩意的語言,采用曲折复雜且交錯穿插的結构,對時空轉換和人物心理變化的描寫流暢自然。素材雖然選自史料和同名元雜劇,但是從孤儿和他的兩個父親———身為救命恩人的養父程嬰、殺父仇人同時又是義父的輔國將軍屠岸賈三個人的視角來講述故事。

  “我做戲,因為我悲傷”,這是田沁鑫的創作初衷,從《斷腕》、《驛站桃花》到《生死場》、《狂飆》,田沁鑫的主要作品都是自編自導的,而且均為悲劇,因為她覺得悲劇使人高尚。《趙氏孤儿》的精神是在外來文化沖擊下中國知識分子對本土文化的捍衛与堅持,甚至它所帶有的道德觀念能夠影響到當時一派混亂的歐洲,說明它并不是一部關于陰謀的戲,而能大大呈現出人間的善行,真誠和擔待。

  國話版《趙氏孤儿》是該院建院來第一部歷史題材作品,但整部戲透著年輕有力的現代青春气息,韓童生飾演屠岸賈,袁泉飾庄姬,在話劇《生死場》里有過精彩演出的倪大宏出演程嬰,翟小興演孤儿。就如同劇中的孤儿一樣,雖然經歷了不少悲涼滄桑,最終還是要迎著天邊的血色迷狂,帶著希望和勇敢上路。

  ■人藝版《趙氏孤儿》———去掉了所謂善惡、是非的道德判斷,更看重事物的复雜性

  已經于4月完成了首演的人藝版《趙氏孤儿》的文學顧問牟森說,在中國古代戲曲中,元雜劇《趙氏孤儿》應該說是最有力量的一出戲,堪与古希腊悲劇媲美。此次是林兆華導演的第二個《趙氏孤儿》版本了,此次再排,牟森解釋為“一個优秀的文本就應該有很多种解釋,《趙氏孤儿》當然不應該只有戲曲形式,就像有多少個導演就有多少個《哈姆雷特》一樣,《趙氏孤儿》也應該有很多個”。

  全劇僅是取了這個故事為原型,并沒有把它當做歷史劇,也不是圍繞忠義、复仇的主題去闡釋,去掉了所謂善惡、是非的道德判斷,更看重事物的复雜性。而因果循環、生生相克、冤冤相報何時了的東方哲學似乎也有了禪意。此次,林兆華再次強調了他一貫堅持的寫意表演。

  人藝版《趙氏孤儿》的演出陣容堪稱豪華,濮存昕飾演屠岸賈,徐帆飾演太后,何冰扮演程嬰,這樣的組合本身就是對觀眾的一种承諾。但在戲劇的呈現上,相對于傳統人物是戲劇表現主體的演繹方式而言,從這個角度來看,人藝版《趙氏孤儿》所有的人物不過是一個符號,一种工具,一种講話的工具,一种用來表達編導者個人思想的工具。(//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賈玲憑《熱辣滾燙》登中國年度導演票房冠軍
倪妮上節目談感情事 「戀愛腦」觀點引熱議
陸明星查稅風暴再起?張頌文被爆遭約談補稅
陸女星趙露思病倒後首發聲 自曝遭前老闆毆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