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19日訊】如果對一個人說﹕他很沒個性﹐他一定不高興﹐因為那等於否定他作為一個人的存在。但是﹐當這個人對週圍的人和事有所見解﹐你請他把意見講出來﹐他往往含糊其詞﹐很可能把真實想法留在心裡﹐不敢合盤托出自己。由此可見﹐一個人既有認定自己個人存在的本性﹐又有隱瞞自己而「消滅自己」的作法。
「消滅自己」是為了保護自己能活在群體中﹐不會因為個人意見突出而得罪大家﹐遭到眾人反對﹑冷落﹑甚或排擠。於是﹐一個人的存在是通過個性表達﹑還是通過群體接受才被證明﹐便成了一個難題--你要大膽表達個性﹐很容易得罪群體﹐也許落得被群體拋棄﹔你要活在群體中﹐就得儘量「消滅自己」﹐以求與大家保持一致﹐一團和氣。這個做人的難題﹐對中國人來說尤其尖銳。
一個人生命的價值﹐在於他是他自己﹖還是屬於某群體的一部份﹖是兩種做人理念的區別。如果一個人是他自己﹐他和群體是並存關係﹐即使他輕若小草﹐也保持自己的顏色和身姿﹐是百花園中之一木。如果一個人屬於一個群體﹐他和群體是融合關係﹐像江河裡的一滴水﹐與無數水滴匯聚成潮流﹐氣勢磅礡﹐卻看不到他自己。一個人活著的意義﹐面臨這兩種價值的選擇。不同文化傳統和道德理念﹐決定一個人對這兩種生命價值的取向。
一個堅持表達個性的人﹐其實並非拒絕參與集體﹐只有當他因表達個性而遭群體排擠時﹐才形成拒絕群體的態度﹐像一棵小草﹐不願被染色﹐不願被修剪﹐他要保持自己的本色天姿。一個認為生命首先屬於自己的人﹐他必然追求人性的獨立自由。
中國人活得不夠自由﹐是否因為中國人兩千年來的宗法制度和倫理道德的規範和教化﹐群體對個性養成了習慣性封殺﹐個性對群體也養成了習慣性屈從﹖只要一個人表達的意見與「大家」不同﹐輕者便被認為「破壞團結」﹐重者則是「害群之馬」﹐於是遭批評或排擠。渺小的個人為了求存﹐必需與集體保持一致﹐相安而處。所以中國人喜歡用「我是長江」﹑「我是黃河」來表達自己﹐認定自己﹐安慰自己﹐很少有人敢說﹕「我是一棵無名的小草﹐我為自己的顏色和身姿而驕傲﹗」離開了「長江」﹑「黃河」﹐我們找不到自己。當一個群體以「民族」和「國家」的名義凌駕於個人之上﹐一個人就更加容易迷失自己﹐那兩個巨大的光環把個人的存在照耀得無影無蹤。
習慣放棄個性﹐屈就群體﹐並非只是文化傳統的產物﹐更多的時候是利益關係使然。一個人﹐只要他打算從他人(集體)身上獲得個人利益﹐他就不敢得罪那人(那集體)而必需克制自己﹐甚至諂媚。這些為陰私而屈就於人者﹐往往有個漂亮的口號﹕顧全大局。為「顧全大局」 而克制自己﹐從來被視為做人的美德﹐所以暗中得利﹐明處堂皇﹐兩全其美。至於顧全什麼大局﹐很少有人去想﹐因為那對於他們並不重要。為了所謂「大局」放棄個性﹐掩飾真實的自己﹐心靈便不得自由﹐精神也瀟灑不起來﹐獨處時會感到無聊﹐虛偽把生命扭曲了。
其實﹐表達個性不會傷害群體﹐就像一棵小草自由生長﹐不會搶走滿園風光﹐除非滿園都是無生命的紙花。四季表達自己﹐季節沒有亂﹔山川表達自己﹐地勢高低有序﹔彩虹表達自己﹐七色相互增輝。如果人人都能誠實表達自己﹐生活會更豐富﹐更有趣。
缺乏個性的群體﹐是一潭死水﹔消滅個性的群體﹐是戰爭的溫床。◇(//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