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15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五日電)日前大規模遷徙至內蒙古根河市的「中國大陸最後的狩獵民族」鄂溫克獵民,由於難以適應遠離自然環境的新居,紛紛帶著家產及最重要的伴侶馴鹿,返回位於敖魯古雅鄉、原始森林中的故鄉。
上週起分批遷徙的數百鄂溫克獵民,在尚未完成全數遷移行動前,就發現首批遷徙者出現適應不良、舉家返回山林的情形。中國大陸主管部門原本希望將他們從原始大森林遷入內蒙古根河市西郊的獵民新房,讓這個「最後的狩獵民族」遠離狩獵生活、融入現代文明,然而獵民畢竟屬於山林原野,他們離不開原始森林中的故鄉。
據北京青年報報導,遷徙後的的第一天八月十一日,鄂溫克獵民喬遷的新居出奇的安靜,許多新居內空無一人,少數還在的人透露,部分獵民已經返回大山。
被分配住進「新敖鄉四十七號」的獵民阿榮布,屋內有臨時搭建的床和一張桌子、兩條舊凳子,他對記者表示,在這裡雖然住得比山上好,但是他的馴鹿已經有兩天沒吃東西了,整天關在圈里,餓得嗷嗷叫。
事實上,對於馴鹿的情感及經濟上的依賴,是鄂溫克獵民離不開山林的主要原因,不但老獵民不願離開故鄉,即使是不排斥大山外生活的中青年獵民也擔心馴鹿照顧問題,交出馴鹿需要勇氣,不交馴鹿會入不敷出。
另一名獵民杜靜透露,她家的馴鹿一直是半放養,主要吃苔蘚維生,如果把馴鹿關起來只餵飼料,她懷疑馴鹿會活不了。即使真的能靠飼料維持,現有的經濟條件也不能滿足馴鹿的需要,這是年輕獵民不願搬遷的主要理由。
曾經離家上大學的何英軍則表示,他母親堅決不搬的理由很簡單,和其他民族的老人也別無兩樣,就是「故土難離」,因為她生在山裡、長在山裡,這裡埋葬了很多親人,「走出去對她來說就意味著和親人分離」。
何英軍說,鄂溫克獵民習慣了森林、習慣了馴鹿在身邊走動,甚至習慣了夏季裡像葉子一樣多的蒼蠅和蚊子,這種人與馴鹿之間的互動,也是母親不能割捨的,要想讓母親生活幸福「就應該讓母親和森林在一起」。
事實上,醞釀這場鄂溫克獵民遷徙行動原本就十分勉強,由於缺乏對鄂溫克人生活習慣與文化的尊重,獵民重回大山懷抱,讓許多「山下人」感到不解,也讓一心改善獵民生活條件的根河市政府大吃一驚,難道高樓大廈電燈電話竟比不上山裡的帳篷螢火蚊蟲及牛虻?報導指出,人類歷史的長河證明,對文明的追求絕非一朝一夕,把帳篷換成鋼筋水泥就想一躍而入現代化「是不現實的」。因此對鄂溫克獵民而言,與其現在要他們下山,不如等到將來他們自己希望下山,畢竟一個古老文明向現代城市文明的過渡,需要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