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26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七日電)四川成都邛崍市發現了一座有兩千三百多年歷的漢唐街衢遺址,這項發現對研究古代史、中期交通史意義重大。
邛崍市古稱臨邛,又名邛州,公元前三百一十六年秦滅蜀後築城。漢唐時期,臨邛的冶鐵、煉鹽、紡織、釀酒、製茶、造紙、燒陶諸業興盛。
新華社今天報導,新發現的遺址位於邛崍市臨邛鎮文君巷。類似的遺址以前只在揚州、廣州發現過,但這個遺址的漢唐街衢更清晰完整。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王毅說,經過四十多天發掘,目前的遺址發掘面積已近兩千平方公尺,發現了漢代至唐代的古街道及兩側的排水系統、九座唐代民居建築遺址和四十多個與居民生活相關的灰坑等。
報導說,唐代街道道路遺址呈南北向,延伸向九十公尺外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文君井」。排水溝位於道路兩側,唐代建築的室內大多舖有地磚。漢代街道路面疊壓在唐代路面下,方向大致一致。
成都市考古隊考古發掘二部副主任陳劍指出,漢代道路路面寬約五公尺,舖築講究,地層十分緊密。兩側排水溝為土溝,其後逐步擴寬道路,排水溝也兩次回填兩次開挖,至唐代道路已擴寬到六公尺。
唐代排水溝用磚砌築,製作精良,道路兩側建築的散水、排水支溝匯入道路兩側排水溝,構成合理、完整的排水系統。
陳劍說,據初步分析,這條漢唐街道道路和主要排水系統可能一直沿用到宋代,後來廢棄,廢棄的時間和原因與史載明末邛崍戰亂大致吻合,但有待進一步考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