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具有自動識別語法對錯的功能

標籤:

【大紀元7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莫弘毅報導 /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大腦中的布羅卡(Broca ,言語)區能本能地識別語法的對錯,尤其是當人們接触到一門陌生語言時,這一區域變得异常活躍。

人們早就注意到,即使沒有人教給他們复雜的語法規則,嬰儿在听人說話時也能自動學會一門語言的語法。研究者認為,其原因可能是我們大腦中存在能夠辨認一种“普遍語法”的神經网絡。語言學家認為這种“普遍語法”存在于所有的人類語言中。

据《科學》雜志在線新聞6月26日報導﹐德國哈母堡(Hamburg)大學的神經學家瑪利亞克里斯蒂納.母索(Mariacristina Musso)和她的同事研究了16名母語為德語的受試人在看到日語或意大利語后腦部的活動,這些人以前從來沒有接触過這些語言。在實驗前受試者記住了一些意大利語或日語詞匯。然后他們又學了六個日語或意大利語的語法規則,這些規則全部用德語解釋,其中三個規則是真的,另外三個是假的,但是受試者不知道這些。然后受試者躺在一個磁共振掃描儀上以便觀察其腦部活動。受試者被要求看由已經記住的那些詞匯組成的句子(這些句子或者是遵守這六個規則或者与他們稍微有些出入),然后回答所看到的句子是否符合他們所學到的六個語法規則。科學家們發現當受試者判斷依照真正的語法規則造成的句子時,受試者的Broca區馬上開始活動,而判斷由假的語法造成的句子,這一區域沒有顯著的活動。母索說,這一實驗表明, 布羅卡區只辨認符合“普遍語法”(universial grammer)的規則,而對于不符合“普遍語法”的規則卻沒有反應。

有趣的是,不僅人類語言的語法規則是普适的,人類語言的詞匯也有普适的信息。在來自語言文字信息對水微結晶形狀的影響研究中,日本IHM學院主席江本胜先生發現不同詞匯的影響下產生的水結晶有不同的形狀,而不同語言的相同涵義的詞匯影響下的結晶水有相似的形狀。這些普适規則和信息如何產生對現在的語言學家是個迷。

有可能大腦只是一個加工厂而已,所有的信息是來源于另外的空間。這或許能說明為什么到成年后,大腦依然具有自動識別語法對錯的功能,因為它并不受大腦本身控制,而是受外來的信息所控制。

參考資料

1.//sciencenow.sciencemag.org/cgi/content/full/2003/626/3
2.//search.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2/12/27/19793.html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觸摸」太陽創造歷史 帕克探測器報平安
馬斯克:如同職業球隊 硅谷需要傑出外國人才
NASA天文學家用新技術發現黑洞「側躺」
【2024年終特輯】芯片戰涉深水區 華為遭重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