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鄧墾:峨眉游蹤

鄧墾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9日訊】久居鬧市,心煩意亂;夏日炎炎,酷熱襲人。偕妻攜子乘火車,轉汽車,終于躲進峨眉山中。

  報 國 寺

  報國寺創建于明代万歷年間,原取儒、釋、道“三教會宗”之義名“會宗堂”,清康熙以“報國之恩”之意改名報國寺,為峨眉山的門戶,六大名寺之一。

  与各地寺廟一樣,報國寺有彌勒殿、大雄寶殿等等,只是更宏偉壯麗。也有不同處。比如五觀堂有蘇東坡一聯:“溪水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便是其他寺廟所未見。廣長舌是佛門三十二妙像之一,以不會說謊,不打妄語而名世。寺內還有一件高2.4米的明代彩釉瓷佛,不知何時何地“飛”來,為稀世珍寶,也是其他寺廟所未有。

  游報國寺,不可不讀今人劉君照所撰的180字長聯,也不可不一睹七佛殿上全峨眉最短的6字楹聯。游山玩水者,各有所取。余以為,游山必游寺,游寺必觀聯,必觀碑,必觀畫,必觀書,方不虛此行。

  嵐嵐、翔翔及同學,侄子楊義、王浩甚至我“老挑”友富對這些東西不感興趣,他們念念不忘的是廟門外叼煙捏棍等著与人合影的猴子。我与妻徑往寺外鳳凰堡松林中,去敲430年前鑄成的峨眉山第一大鐘。此鐘重12.5吨,鐘身上鑄刻61000多字,號稱“天府鐘王”,原存放圣積寺。“圣積晚鐘”原是峨眉十景之一。寺頹圮,鐘還在。相傳每敲一下,響聲可延約2分鐘,深夜時可傳到相距120華里的金頂。与妻用手指輕敲了一下,果然鐘聲訇然,倘用力一撞,肯定惊心動魄了。

  遙想寒山寺的鐘聲,未必有此神韻?

  伏 虎 寺

  沿著澗谷淙淙,林樾雄深的虎溪而上,即為虎浴廊橋。橋頭一聯云:“云迷大壑覘龍气,路轉溪橋覓虎蹤”,令人心惊四顧。而孩子們卻已下到溪水中作龍騰虎躍狀。石徑又把我們帶入一片布金林。所謂布金林,是指伏虎寺內外那大片蒼翠濃密的楠木。据稱為明代所植,因系佛門好事,故贊之為“布金”。拾級而上為伏虎寺,是峨眉山最大的禪院,素有“密林藏伏虎”之稱。該寺為唐代行僧心崦開建。宋時名龍神堂。寺內有一件元代鑄的華嚴銅塔,塔身鑄4700多尊佛像和《華嚴經》19万多字,令人稱奇。更奇的是全廟覆于翠綠之中,屋瓦上卻終年無敗葉。康熙皇帝因此題“离垢園”三字賜該寺。

  古時這里地僻林深、野獸成群。宋時士性和尚建石塔“尊胜幢”鎮虎患,仍使人心有余悸。宋時范成大游峨眉經此,也只是擦肩而過。100多年前,此處方有“寶殿三層,最宏敞,有五百阿羅漢像”的記載。眼下寺大門高,香火不絕,早已是今非昔比了。

  僅僅信步于報國寺和伏虎寺之間,峨眉“細而長、美而艷”的姿色便悄然展露了出來。蔥蘢的枝葉篩下如絲如縷的陽光,仿佛想給這曲曲彎彎的石徑鍍一層金黃。清亮的溪水跳過如門如坎的頑石,仿佛想給這冷冷幽幽的山谷彈一曲樂章。只有此時此境,才配輕吟“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正如只有登上高峰,才配放歌“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一樣。

  我此時真想把峨眉的秀色當成最好的晚餐。

  夜 上 峨 眉

  出伏虎寺往左,有一條公路。有一座石橋。有近百家山民比屋而封,依山而筑,開設的客棧、飯店和各种商店,或一樓一底,或兩樓一底,錯落有致。在眉秀旅店投宿登記后,又伴妻扶子沿陡崖下到深澗戲水,孩子們或游或涉,水花飛濺,余坐石上觀。暮色四合,岸上房舍燈火已明,映得四周群峰一片黯然。二侄樂不思寢,被妻一手一個“擒”回旅店。

  凌晨三點,冒微雨乘中巴車登山。車沿瑜伽河下,又沿峨眉河上。車窗外夜深似海,万山沉寂。“兩三點雨山前”變成了“七八個星天外”,惊得我眼睛發亮。峰回路轉中抵山門售票處,只見一片燈火扑來。原來是山民們在此擺攤候客,賣飯賣面賣水賣藥出租軍大衣等,叫賣聲此起彼伏,令人几疑置身于某城夜市之中。四周黑壓壓的群山對這如螢的燈火、如蟻的人類該是怎樣的目光?

  等候進山門的各型小汽車長龍似地排著,游客們紛紛下車,或打听開山門的時間,或光顧各种小攤 。臨五點,山門開啟,終于放行。汽車們在山道上你追我赶,不鳴喇叭,只用車燈示讓。從司机口中得知,到索道處,游人將排很久的隊才登得上纜車,稍晚點就赶不上在金頂看日出。難怪汽車們一路瘋狂了。

  車到雷洞坪汽車終點站,已是凌晨五點過。大家爭先恐后地在林莽中沿石徑往上走。天黑,又不知方向,跟著走就是。翔儿扶著我,不,簡直是提著我爬了三華里,終于隨人流擠進了接引殿纜車候車廊。

  人,永遠也逃脫不了大自然的各种誘惑。

  接 引 殿 日 出

  接引殿纜車索道自1988年建成以來,迄今仍是我國海拔最高,單跨最長,坡度最大的一條高山架空索道。在兩條長長的隊列中,我一邊步步緊跟,一邊神想著歷代的朝山者攀登的情景。一陣陣寒風翻山而來,人們紛紛拿出早備的衣物或租來的軍大衣穿上。就這樣等著,一步一步移著,一個多小時過去了,還未登上纜車。  人們躁動了。而太陽也按捺不住了,象一個睡在層層云被中的嬰儿,不停地掀動那云被。人們知道那嬰儿將會爬出來,斂聲屏气地注視著,似乎又擔心他爬出來。因為此處离金頂尚有12華里,大家認定金頂才是看他爬出來的地方。太陽可沒有這許多心思,只管在云被里伸手伸腳。云被終于拉開了一道白色的口子,又漸漸透出一抹淡紅,并不斷擴大甚至鑲上一道金邊,仿佛有意要造成一种富麗堂皇的气氛。

  云被最亮處忽然冒出一點紅,人們歡呼起來,猶如大夢初醒。那個紅點并不因這片歡呼一躍而出,也不因這片歡呼嚇回被中,仍不惊不詫地一點一點往上冒。紅點由櫻桃變成了紅桔,由紅桔變成了“大紅燈籠高高挂”。他終于出來了,鮮嫩鮮紅如嬰儿的臉。人們又一片歡呼,紛紛伸出雙臂,仿佛都想去抱抱這嬰儿。

  啊!高踞海拔2540米的接引殿——不是接引眾生,而是接引太陽的圣殿,多么美妙的名字!此時此地,峨眉以她母親般的笑容,出現在人們的面前。  

  金 頂

  我們終于站在了高凌五岳的金頂上。

  万丈光芒下,首先闖進眼帘的是一座高聳的牌坊“銀色世界”和巍峨的華藏寺。華藏寺,在東漢時稱祖殿,又名普光殿。唐、宋時改稱光相寺。明代嘉靖年間修成銅殿,明神宗賜額“永明華藏寺”。因銅殿在陽光下金光閃閃,故謂金頂。清代時華藏寺毀于火災,光緒12年(1886年)重修。1972年4月,華藏寺又遭火劫。現華藏寺系1986年重建,歷時3年方建成。距華藏寺不遠,另有一處寺廟臥云庵,系唐代所建,清康熙年間重修,因其終年俯臥于云海之上而得名,又此庵系以錫瓦覆蓋屋頂,故又有“銀頂”之稱。

  金頂有四大奇觀:日出、云海、佛光、圣燈。我們來得不是時候,日出未赶上;云海未出現;午后佛光才顯現,且未必天天都顯現;圣燈非天黑不出,且未必天黑后就有。擺攤的山民說:近來一直沒有出現過佛光、圣燈。看來,我們是与“佛”無緣了。

  一家人圍坐在華藏寺外的台階上,一邊吃隨身攜帶的糕點,一邊舉目四顧。東望岷江如練;南望二峨、三峨如鼎;西望晒經如台,雪山如晶,瓦屋如棚;北望青城如碟。這一幅幅清晰如畫的山河圖,足以填補未遇四大奇觀的遺憾了。

  舍身岩畔,壁立深淵,二侄依欄俯看,妻大恐,緊攥二侄手,怒斥說:“那可不是鬧著玩的!”也真是,這地方從古至今“鬧”走了多少善男信女的性命?忽然,一股股白煙似的云從舍身岩下升騰起來,如一把把遮陽傘,撐立在浩浩的晴空;如一葉葉小白帆,飄浮在蕩蕩的天海。

  該不是那些亡靈解脫人世后的一种炫耀吧?

  山 匪

  購杖步行下山。一路上消消停停,不覺已至天門石,有二石峙立如門,旁立一碑。行至桫欏坪,杜鵑花特多,爛熳如海。桫欏,系峨眉山杜鵑的別稱,古時又稱石楠花,与峨眉山的報春花、珙桐花并稱三大名花。珙桐,為我國獨有,當地佛教徒稱之為“象耳花”、“佛手花”,又因花狀若飛鴿,故又叫“鴿子花”。

  到一處小廟前,我獨自去朝拜,妻在路旁小賣店等候落在后邊的翔翔等人。正細讀廟前一聯,忽聞路上人聲鼎沸,一大群山民在小賣店旁爭吵。我急忙奔過去擠入人群,發現兩男子扭住翔翔的手,一男子抓住翔翔的衣領,說他偷采了花草,非罰50元不可。翔翔一再聲明是在路上撿到的一個花環,并非他偷采的。我一見腦門一熱,扑上去就扭那抓衣領的手,妻和友富扳開了另兩人的手,一場爭吵遂愈演愈烈。我堅持到雷洞坪派出所去解決,拒不認罰,隨即帶眷往山下走。几個想發財的山民一路尾隨,邊走邊恫嚇,說“不拿錢,就在這七里坡(古稱八十四盤,俗稱三倒拐)把那老東西推下去!”友富擔心把事情鬧大,悄悄拿了20元給几個“搶匪”,方才“消災”。五十八年前,民國元老黃炎培游峨眉,“沿途土人攜工具作修路狀”,黃“大感動”,后恍然悟到上當受騙,不敢“從丰的贈与”了。那時的土人似乎“文明”得多,用一种“善舉”的姿態騙錢。今天的這場活劇,儼然是“披著執法的外衣”攔路搶劫了。

  坡 連 坡

  又到了接引殿。黑夜中不知她的容貌,陽光下才看清她的身姿。接引殿,原為高山名寺之一。宋時名新店,明初改稱接引庵,又稱朝陽閣。清順治年間擴建。寺中詩人墨跡手稿甚多,所藏書畫楹聯堪稱宏富,可惜1953年一場大火盡成灰燼。下行三里到雷洞坪。雷洞坪位于海拔2430米的峭壁上,常聞雷聲發自壑底石洞中,故名。唐、宋時稱雷洞祠,明代改名雷神殿。現僅存一亭。往下是連望坡,陡峻得很,俗稱閻王坡,古時有印度和尚在這里“縛木架石,以引行者”,故又稱胡僧坡。再下羅漢坡,遇上山的游客稱:下面猴群攔道,一女孩的背包被搶云云。眾大愕,遂結伴二十余人同行。猴群的确出現在道旁樹上,但并不比“執法”的土人更凶惡,一抓石、一揮杖,猴群即逃避。到了洗象池,松了一口气。但也如范成大一樣,只是一場“錯歡喜”。這洗象池,原名明月池,明時改稱初喜亭。清康熙時擴建,題名天花禪院。乾隆年間,僧人根据普賢騎神象登峨眉在此汲水洗象的傳說,雕石象置池畔,故改稱洗象池。“象池夜月”為峨眉十景之一,神往久矣。今下山從后門入,前門出,買票穿堂過而已。最令人不解的是,普賢所騎的一匹大白象,竟深藏神龕之內,幃幔遮掩,極不易察。余繞壁隔隙窺視良久,方粗識大體,悵然出廟。倘在明月之夜,投宿此處,或許我會大歡喜的。

  繼續下山,就是若臨絕境,行者咋舌的鑽天坡,俗稱鵓鴿鑽天。當年范成大是“以健卒挾山轎強登,以山丁三十夫,曳大繩行前挽之”而上的。

  對此危磴千尋,微茫鳥道,亂峰層逼,穿云入漢的坡連坡,真要仰天長嘆了。

  坐 滑 竿

  這腿腳疼痛得越來越難以支撐了。嵐嵐扶其母,翔翔扶著我硬撐著下了鑽天坡。至后來甚至不能直下,只能走螃蟹步了。有几個抬滑竿的人,自洗象池一直跟在我們身后,不停地游說我們坐滑竿,聲稱定价每華里5元。細一算,從洗象池至万年寺,按圖為28華里,每副滑竿即付140元,我一行8人,便須1120元。滑竿這東西,宋代就有,范成大稱為“梯轎”。妻子儿女見我一跛一跛的,力勸我坐。抬滑竿的立即圍在我身邊,左一個“老人家”,右一個“老人家”地拉。我執意不肯,忍著痛往下挨,到了蓮花石。稍坐又往下挨,一拐一拐地又挨到了華嚴頂。華嚴頂,有“小金頂”之稱。抬滑竿的人似乎認定了我們,半步不拉地跟著。我毅然下寺前行,不料妻子從后面坐滑竿追了上來,即下滑竿,拉我坐上去。事已至此,我只有享福了,將所有的背包抱在身上,減輕孩子們的負擔。

  抬滑竿的兩人,年輕气盛,簡直健步如飛,咚咚咚地便下了坡,上坡時也不見慢。至初殿暫歇。初殿,傳說東漢時隱士蒲公在此見白鹿,西域寶掌和尚謂之“普賢現相之兆”,蒲公即舍宅為寺,是峨眉山開建佛教寺廟之始,故名初殿。殿門一聯云:

  蓮花石可為枕,翠竹峰可為屏,滾滾百道泉,到處盡空煙云色;
  蒲公庵位于前,華嚴頂位于后,遙遙數千年,至今猶有漢唐風。

  妻儿們走下來了。我執意步行一程,讓兩個小侄坐滑竿。待我們一步一挨赶到觀心坡上的“獨持半偈,万緣皆息”的息心所時,兩個小侄已候多時,且堅決不坐了。大侄說把他的肚子都壓痛了,小侄說是哥哥沒有和他配合好。這真是童話中的語言!嵐嵐又雇了兩副滑竿,非要我、妻、友富分乘不可,她帶孩子們步往万年寺。

  坐滑竿下十里坡,明代王世性謂頂心坡。坡長据稱有2500多級石階,下臨深壑,羊腸一線如天梯,一足舉,膝与心平,故名。而抬滑竿者,仍是疾步而下。道旁松枝柏椏,擦頭拂面,防不胜防。過仙女橋,未見仙。過獠牙鋸齒的鬼門關,未見鬼。夕照中抵万年寺外的香山旅館。孩子們亦一跛一跛地來到了住地。王浩聲稱:這一輩子也不爬山了。

  峨眉山,你的高壯和險峻,是為了讓人畏懼么?

  万 年 寺

  在香山旅館二樓窗前,遙望万年寺那片蓊蓊郁郁的松柏林,听蟬聲蛙聲泉聲松濤聲交織成的天籟之音,恍然有身在塵外之感。

  一夜好睡,琴聲不絕于耳,如羽化登仙。

  晨起,沿万縷金光一帶松林寺牆至万年寺,果然气宇軒昂,不愧是峨眉山六大古寺之一。該寺創建于東晉,名普賢寺,唐改名白水寺,宋改名白水普賢寺。明神宗為紀念他母親70壽辰,題贈“圣壽万年寺”。此處“白水秋風”,是峨眉山著名的十景之一。在万年寺的明月池(古稱白水池),有蜀僧廣浚与李白撫琴酬詩的遺址。傳說峨眉山的彈琴蛙就是听了廣浚為李白操琴而鳴聲似琴。難怪昨夜蛙聲如琴流入夢中。進山門右側鐘樓處,立一石碑,為宋代著名書法家米芾書的“第一山”三個大字,呈龍跳虎臥之勢。建于明代万歷年間的穹窿頂方形無梁磚殿內,有一尊北宋鑄造的通高7.35米,總重62吨的普賢菩薩騎六牙白象的銅鑄像,今視為國寶。寺內視為國寶的,還有貝葉經、佛牙、玉印。

  万年寺,因廣浚的琴聲和李白的詩句唱響天下,我真想在此為李白塑一座金身!

  出寺沿階下,山民擺攤于道,售峨眉特產雪膽,峨參、峨茶之類。抬滑竿者塞于道,攬乘者。右轉下,一石碑題“大峨樓”,頭上雙岩如拱,如城闕,此處古名靈官樓。下行3華里到白龍洞,又名白龍寺。創建于明代洪武年間,嘉靖年間重建。傳說《白蛇傳》中的白娘子就是在這里修煉得道的。白龍洞一帶,有大片郁郁森森的楠木林,號功德林,系300年前按《法華經》一字一株种下的,共植69000多株。

  我老是想:這功德林,是否是向白娘子贖罪的一种表現形式?

  洪 椿 坪

  自万年寺下,一路石徑皆為水泥澆鑄,盤繞于重重楠木林中,煞是輕快愜意,不知不覺便到了清音閣。妻、友富等在清音閣小憩。我与翔翔及同學游興正濃,即沿水色如黛的黑龍江上行入白云峽,進“一線天”,過万緣、万渡、万福三橋,爬陡坡,到了洪椿坪。一路走來,僅有“路轉溪橋忽見”的感覺,這腿似乎越走越“神”了。

  洪椿坪,初創于明代万歷年間,塑有千尊佛像,故名千佛庵,匾稱“千佛禪院”。清乾隆時遭火焚,后重修。因寺前有3棵高古的洪椿樹,改稱洪椿坪。今僅存一棵,据稱已有1500歲。寺周秀峰環立,古木扶疏,云霧蒙蒙,空翠濕衣,素稱“洪椿曉雨”,為峨眉十景之一。洪椿坪的猴子是出名的,都很溫順。寺內左角立康熙賜“忘塵慮”石碑。按一條極不醒目的字條所示,我獨自登爬大殿右側狹窄的木梯上樓,破窗危欄中懸挂著塵封的清末刻制的七方千佛蓮燈一具,高約2米,直徑1米,刻紋龍7條,佛像數百軀。如此稀世珍寶,竟冷落如棄履,令人心寒。大殿門兩側,挂著名的雙百字聯,為目前全山第一長聯。原聯刻于一石碑上,中刻“什邡馮慶樾于甲子(1924年)季秋游此以百字聯語紀胜”,后被埋。此聯一問世即廣布天下,稱其“佚名所撰”。1984年夏維修寺廟時從地下挖出,現立于后殿左側石階旁,方為早已仙逝的馮君正了名。為彰其事,特錄全聯如下:

  峨眉畫不成,且到洪椿,看四壁蒼茫:瑩然天池蔭屋,冷然清音當門,悠然象岭飛霞,皎然龍溪濺雪;群峰森劍笏,長林曲徑,分外幽深。許多古柏寒松,虯枝偃蹇;許多琪花瑤草,錦彩斑爛。客若來游,總宜放開眼孔,領略些曉雨潤玉,夕陽爛金,晴煙鋪綿,夜月舒練。

  臨濟宗無恙,重提公案,數几個老輩:遠哉寶掌住錫,卓哉繡頭結茅,智哉楚山建院,奇哉德心咒泉;千眾靜安居,淨業慧因,畢生精進。有時机鋒棒喝,蔓語拋除;有時說法傳經,蒲團參究。真空了悟,何嘗障礙神通,才感化白犬銜書,青猿洗缽,野鳥念佛,修蛇應齋。

  清 音 閣

  出洪椿坪,沿來路回,路遇妻、友富和孩子們,遂同涉清淺碧綠的江水而下,回清音閣。該閣依山而建,閣勢凌虛,翼然上聳,既崇且麗。唐時稱牛心寺。閣下的雙飛橋,元、明時稱三皇橋。傳說軒轅帝曾過此橋,故名。從九老洞繞洪椿坪而來的黑龍江和從雷洞坪繞万年寺而來的白龍江交匯在橋下,飛瀑怒出,其間一石懸峙,即牛心石。石上建六角攢尖小亭,名牛心亭。明初,曾与朱元璋一起削發的廣濟和尚,拒絕了已當皇帝的朱元璋的召見,隱居于此,并以左思《招隱詩》“山水有清音”改此為清音閣。此處風景佳麗,濤聲如琴,古稱“雙橋清音”,為峨眉十景之一。

  是夜,全家人住宿清音閣二樓上。晚飯后摸黑往雙橋亭台上坐觀。四周峭壁如屏,偶有流螢閃爍濃蔭間。清音閣一派電燈光在濃黑的天地間顯得特別耀眼溫暖。深澗中的流水聲王爭 琮于亂石之上,仿佛有無數纖纖玉手在同奏著一首古老的名曲。

  回閣欲寢,問題來了。我一行8人共登記兩間房。一間男客房4床在樓后右側,一間女客房4床在樓前左側。因是5男3女,遂叫年齡最小的王浩住女客房。王浩打死不從。決定以搶鋪的方式解決,王浩積極響應,并最先跑到搶得一床,卻不見其他男人跑來,方知上當,气極返回。最后宣布楊義以誤唆王浩為“罪名”,全體一致將楊義強行抬進女客房。一家人在清音閣樓上跑來跑去,鬧鬧嚷嚷,真不知樓閣中的三尊大菩薩是喜還是煩?

  在琴蛙們的一片彈唱聲中,我一直想:廣濟不攀龍附鳳,白娘子不守天規,李白蔑視權貴,三點一線构成這峨眉山的奇特景觀,是不是一种天作之合?明代著名文學家曹學亻全 游峨眉時,發出的那句疑問:“是出山得到解脫,還是入山得到解脫?”我無法回答。

    1994年8月7日草于蓉城府河舊樓西窗下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鄧墾
  • 鄧墾
  • 鄧墾
  • 鄧墾
  • 鄧墾
  • 20年不知魯連下落了!
  • 公元1979年的2月,是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二月不可同日而語的,也大大超出了"乍暖還寒"的境界。這時節,北京民主牆發出的各种聲音与中越邊境震耳欲聾的槍炮聲撞擊著中國的天空;這時節,云南十万知青正在窮山惡水中,以罷工、臥軌、絕食、下跪、自殺等形式向世界發出"救救我們吧"的悲號;這時節,成都、重慶、北京、天津、上海、昆明等各地民眾紛紛上街 游行集會,呼喊著 "救救孩子!";這時節,成都鹽市口、文化宮等鬧市街頭,聲援云南支邊青年的大字報,与《516導彈-- 炮轟華國鋒、火燒趙紫陽》、《還我河山、還我秋海棠》以及形 形色色的申訴,喊冤的大字報擠在一起,引得市民圍觀爭睹;這時節,成都南河濱江公園一帶,青年男女們一批又一批地自帶著各种樂器,赶集似的涌占岸邊的各個空地,拉起一個個圈子,狂跳著國際舞在成都南河臨江東路与十二北街交匯的轉角處,零亂地聳著几間搖搖欲墮的平房。其中一間房外院中,用殘磚壘起半截牆,隔出一小塊空地;一道 "防君子"的柴門外有一棵孤零零的槐樹,這就是陳墨的家。
  • 鄧墾
  • 今年夏天熱得早,周末避暑是人們的自然選擇。
  • 鄧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