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8日訊】持續的”非典”疫情,讓中國的紡織業出口格局頻頻亮起紅燈。從4月份開始,不少國家以防範”非典”為由,開始對中國出口的商品設限。”非典”疫情不僅成為中國紡織商品一道新的貿易壁壘,大量從中國流向海外的紡織品訂單亦成為紡織業廠家的一個噩夢。
近幾個月,中國紡織品出口大幅滑落,從事相關行業的商家都眉頭深鎖。可近日就有國內媒體避重就輕、大做文章,宣稱中國紡織品和服裝進出口在一到四月份的總值比去年同期增長百分之二十四點六,不受伊拉克戰爭和”非典”疫情的影響,衝破重阻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不過, 有業內人士認為,分析紡織業的受損程度,不能以第一季度的資料來說明問題,因為SARS對紡織產業影響有一個滯後效應。因此,從洽談、下訂單一連串的程式算起,真正的影響也要到第二季度的統計才能體現出來,即時就否定了這種說法。
廣東為中國服裝紡織業出口最大的省份, 2002年,廣東省服裝出口100.6億美元,出口淨增加13.8億美元,占全國出口服裝總值的24.45%,紡織品出口多達32.4億美元,增長19.8%。服裝紡織產品實現了貿易順差56.2億美元,占廣東口岸外貿順差的70.8%。不過,一場非典恐慌,令往昔風光不再。
從今年4月開始,廣東的紡織企業外貿訂單大幅度減少,連到手的訂單也飛走了。初步估計,廣東今年紡織業出口訂單同比下降20%,由於市場反應的延遲性,在一季度沒有體現出SARS對紡織業的影響,如今許多企業無單可做,銷售受阻,庫存開始積壓,部分企業出現了資金周轉困難,停產的情況比比皆是。
SARS對於廣東紡織業的打擊來得迅速而又猛烈。出口受阻,很多企業將目光集中到國內市場,以求自救。比較普遍的做法是增加代理商的數量或者直接派出業務員,與市場終端接觸。然而,內銷市場並不是救命的稻草,廣東嚴重的非典疫情亦令內銷處於一個尷尬的處境。
據亞洲時報在線瞭解,在廣東旅遊警告”高帽”還沒摘下期間,廣東省和外省之間正常的供貨活動幾乎窒息。需求減少的問題還沒解決,連貨都運不過去的棘手問題又接踵而來。據悉,廣東司機運貨去外省,要先被隔離14天;外省司機送貨到廣東,回去也要隔離14天。運輸上的阻礙,成本的增加,同時擋住了企業外地採購的道路。
隨著紡織企業陷入限產、停產的境地,實際影響還擴展到了上游產業。中國境內棉花價格在連續上漲好幾月以後,又猛烈回落。原來買一噸棉花的錢現在甚至可以買到兩噸。看似利好的消息卻沒有受到市場的追捧。在紡織品整個市場上,雖然還處於銷售的旺季,但是市場的成交量還不到去年的一半。已經蔓延開來的SARS恐懼症令採購不敢涉足中國。出口受損對紡織業整個產業鏈的影響立竿見影。國內接近一半的生產廠因訂單取消或延期停產,市場銷量逐步萎縮,絕大部分經營公司停業。
雖然世界衛生組織明確表示,傳染SARS與進口商品沒有必然聯繫,不能將疫病用作設置貿易障礙的藉口,也沒有流行病學資料顯示,來自SARS感染地區的貨物、產品或動物會成為人類感染SARS的源頭;但有商家反映,從4月尾開始,美國已和中國的名牌服裝加工廠斷絕了聯繫,部分從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紡織品還被勒令在到港碼頭封存一月左右的時間。一些歐洲國家甚至明確表明近期不會考慮從中國進口任何紡織品。即使是運到港口交付的中國紡織品也可能被部分國家和地區拒收、退貨或收取高額強制檢疫費用。
西班牙的官方公報還公佈,要求從中國內地、香港地區、臺灣地區以及越南、新加坡和加拿大進口的舊紡織品類商品應提交由出口國(地區)衛生主管部門出具的消毒和殺蟲官方證明,對未能出具證明的,海關不允許提貨,禁止貨物入境,並將採取”銷毀貨物”等措施,而銷往中東的紡織品則可能需增收每個集裝箱3000美元的檢疫費,令中國紡織品原有的低價優勢大受削減。
不過,影響更深重的卻是,中國的非典危機正成為其他國家的利好。現時中國一些紡織領域的競爭對手,像印度、越南、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國家和地區紛紛主動出擊,利用中國紡織品出口受阻的時機,增加出口,搶佔美歐等地的訂單,與中國相比,這些國家勞動力價格也相對低廉。由於擔心中國的非典疫情,許多紡織和服裝業客商轉向印度。據印度的一家行業協會報告,在過去的一個月裏,至少有價值80億美元的訂單從中國流向印度。中國的紡織品出口遭到重創,而印度、巴基斯坦和土耳其等國卻從中受益不淺。大量的訂單都流向了這些國家。
在過去一個月裏,從中國轉向印度的紡織品訂單總金額就高達80億美元,並且有繼續增長的趨勢。目前,雖然中國在全球紡織品市場上仍然佔有大多數份額。不過,由於受到非典的影響,中國已經不是許多外國客商的首選目標了,至於在非典疫情形勢好轉後紡織業出口貿易會否破雲見日就不得而知了。
──原載《亞洲時報在線》(//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