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家祺:江澤民有軍事戰略思想嗎?

嚴家祺

人氣 9
標籤:

【大紀元6月22日訊】 北京《求是》雜誌最近(二○○三年第11期)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是《從治國之道的高度思考軍事戰略問題》,副標題是「學習江澤民軍事戰略思想」。讀到這樣的標題,第一個問題是,江澤民有軍事戰略思想嗎?近二十多年來,全球範圍內正在進行著一場以信息科學技術為中心的科技革命,這場革命也帶動著全球的軍事大變革。在這場變革中,中國一直在努力跟進,在某些領域也有所創新。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國對當代武器裝備的高技術化、外軍軍事系統組織結構的變革、外軍軍事理論的發展、對未來戰爭形態和作戰樣式的變化都有廣泛和深入的了解。作為一個「非軍人」但出身於自然科學的人,要懂得當代軍事發展的趨勢,毫不困難,但這同軍事理論、軍事戰略的創新並不是同一回事。在全球性的軍事大變革中,中國也提出了自己的軍事戰略,但是,中國的軍事戰略,能把「江澤民」三個字按上去嗎?能成為「江澤民軍事戰略思想」嗎?看一看江澤民對「軍事戰略」與「治國之道」關係的看法,就可以大體了解江澤民的「思想水平」了。

軍事戰略並非「治國之道」

戰略有狹義和廣義兩種涵義,狹義的戰略就是指軍事戰略,廣義戰略是指全局性的指導規則,如政治戰略、經濟戰略、發展戰略。十九世紀法國戰略學家約米尼(Antoine Jomini)在《戰爭藝術》一書中稱,「戰略學是在地圖上進行戰爭的藝術,它所研究的對象是整個戰場。」(《西方戰略經典》,第55頁)法國薄富爾將軍(Andre Beaufre)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出版的《戰略緒論》一書中說:「戰略的精義,事實上,也就是對行動自由的爭奪。所以戰略的基本原則,就是如何確保自己的行動自由(安全),和如何剝奪敵人的行動自由(即奇襲或主動)。」(同上書,第1153-1154頁)

鄧小平曾說,毛澤東的軍事戰略思想是人民戰爭。作為一位軍事家,毛澤東對「戰略」有清晰的概念,他關於「積極防禦」、「游擊戰」、「運動戰」、「持久戰」等思想,都與他的「人民戰爭」的軍事戰略思想有關。毛澤東說「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在「戰略」、「戰術」的涵義和這兩個概念的運用上,並沒有錯。然而,以毛澤東繼承者自居的江澤民,談起「軍事戰略」,不僅概念混亂,而且極其膚淺。江澤民說「軍事戰略歸根結底是治國之道」,這屬「概念混亂」。江澤民又說「如果軍事戰略錯了,損失是很大的」,這屬膚淺之至。(見《江澤民論國防和軍隊建設》,第21頁)這種話,說了也是白說,缺乏「信息」。

國家不是馬克思所說的「階級壓迫的工具」,國家是「全國武裝力量的合法壟斷者」,所以,除了極個別國家外,沒有一個國家不是由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統率全國武裝力量。「治國之道」,需要鞏固國防,但不是靠什麼「軍事戰略」,而是靠法治。中國憲法中就寫明瞭中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江澤民難道連這一點都不知道?

《求是》雜誌的文章在學習江澤民軍事戰略思想時,文章的題目就跟著江澤民走偏了,居然能想出「從治國之道的高度」來「思考軍事戰略問題」。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思考軍事戰略問題」的高度是太空、衛星、制信息權,是東亞和全球軍力的對比。美國實際上已把「高邊疆戰略」付諸實施,江澤民身為軍委主席,想到的竟只是「治國之道」。

用導彈威脅同胞適得其反

在江澤民主政「十三年」、擔任中央軍委主席期間,在台海附近進行了多次導彈演習,並在福建、江西等地部署了數百枚瞄準台灣的導彈。中國海軍司令員石雲生說,近海防禦戰略把台灣納入其中是江澤民的要求和主張。中國應當大力提高近海綜合作戰能力,特別在釣魚島海域、南中國海海域,但江澤民把「近海防禦」的目標放到了台灣,名為「防禦」,實為「威脅」。對比一下江澤民主政「十三年」與鄧小平時期對台政策和軍事布局,可以看到,江澤民愈是用導彈威脅台灣,台灣的「反作用力」就愈大,李登輝、陳水扁先後在直接選舉中當選總統,與江澤民的「導彈威脅戰略」密切相關。台灣人、大陸人都是中國人,對自己的同胞怎麼能用導彈來威脅呢?江澤民的腦筋似乎與金正日一樣,根本看不到自己的一種行為會造成什麼樣的反作用,如此「自我中心」,那還有什麼「戰略」可談?

北京應當改變江澤民「用導彈威脅同胞」的錯誤戰略,「兩岸統一」一定要建立在自願、對等、和平的基礎上。如果北京放棄「用導彈威脅同胞」的做法,加強兩岸的經濟文化交流,用開闊的胸懷對待台灣持各種統獨觀點的人們,學習台灣政治經濟各方面的長處,兩岸就必然朝著和平統一的方向前進。江澤民主政期兩岸關係的惡化,與江澤民鼠目寸光的「戰略」分不開。

關於「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

《求是》雜誌的文章說,江澤民「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軍事家的戰略眼光,敏銳把握海灣戰爭以來軍事領域顯露出來的變革趨勢,見微知著,及時洞察和預見到高技術局部戰爭已經成為一種嶄新的戰爭形態。」且不說「軍事領域顯露出來的變革趨勢要不要江澤民所稱的「馬克思主義」的「戰略眼光」才能看到,事實上,當江澤民還在「進出口管理委員會」擔任小職務時,「高技術條件下的戰爭」已在中東地區出現。一九八二年英阿「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是一場空前的「導彈加衛星」的大會戰。那時,美國提出「空陸戰」(Air Land Battle)新軍事理論,後來更名為「空陸作業」(Air Land Operations)理論,經過十年時間反覆研究、修改,到一九九一年成為美國軍方的正式理論。托夫勒在《新戰爭論》中說:「這個理論強調:軍力,要能夠以高速遠距離來實現。另外,也強調不同軍種之間的共同作業,以及盟軍之間的聯合作戰。它還追求『更大規模的先發制人』,以及『更倚賴高素質的軍人』。由於時間是關鍵因素,這個理論也講究同步攻擊,以及『實時控制』。指揮官必須『掌握飛行的節奏』。最後,由精確的情報和通訊所代表的『知識』,則主宰一切。」江澤民過去完全不懂軍事,直到一九九一年海灣戰爭(也稱波斯灣戰爭)和美國軍方把「空陸作業」這種「高技術條件下的戰爭」定為正式理論後,江澤民才懂得當代世界軍事領域變革的一點皮毛,怎麼就能因江澤民發表過一些有關「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信息化帶動機械化」之類的講話,就大言不慚地說成是「江澤民軍事戰略思想」呢?中國面對國際戰略格局的變化和軍事技術的發展,當然會提出自己的新的軍事理論和軍事戰略,這同宣揚「江澤民軍事戰略思想」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在美國,談「星球大戰計劃」、「高邊疆戰略」都會記起列根,但沒有人會把「空陸作業」理論歸功於當時的老布殊總統,中國軍方原來也沒有想在五十年代的上海制皂廠副廠長頭上加上他專有的「軍事戰略思想」。張萬年主編的《當代世界軍事與中國國防》一書中說,在九十年代,中國的中央軍委「確定要把軍事鬥爭準備的基點放在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上」。張萬年都沒有把這稱作「江澤民軍事戰略思想」,現在《求是》雜誌的文章卻把它硬歸到江澤民名下,不知道是在故意突出江澤民呢,還是迎合江澤民製造「兩個權力中心」?!

(二○○三年六月六日 紐約)

——轉自《動向》2003年6月號(//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嚴家琪、胡平等知名學者論江澤民執政十三年
香港法輪功學員陳榮源終獲緬甸釋放
克拉瑪依大酒店職工遭毒打致死案暴料
魏京生華府演講:審江等於審判全世界所有暴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