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水利吞沒古蹟文物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6月10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楊明6月9日報導) 三峽水利工程隨著工程第一期蓄水逐漸達到135米,中國一批珍貴的古蹟和文化遺產也隨之被淹沒。長期以來被受關注和爭議的三峽工程,隨著第一期的蓄水目標接近到達135米,一批中國的楚文化的古蹟,遺產和瑰寶伴隨著庫區水位的上升,永遠沉沒江中。

在第一批被淹沒的文物當中,有集水文、書法、詩詞於一體的白鶴樑石刻,廣為人知的張飛廟,以及極具考古價值的古墓等珍貴文物。其中,長約1600米,寬16米的天然巨型石樑白鶴樑石刻位於長江江心,每逢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相傳唐時爾朱真人在此修煉,後得道,乘鶴仙去,故名白鶴樑。 白鶴樑上的石魚石刻,不但有著重要的科研和史料價值,還有“石魚出水兆豐年”和“年年有餘(魚)”之意。建於蜀漢末年、紀念三國名將張飛的祠宇,廟內的文物,多為稀世珍品。素有文章絕世,書法絕世,鐫刻絕世“三絕”的盛譽。廟前更有“浩氣長存”的巨幅摩崖。

*追究遷移保護職責*

獨立撰稿人戴晴指出,中國政府沒有撥專款拯救三峽文物,才導致中華民族文化遺產喪失的大悲劇。 戴晴說:

“在三峽工程做可行性研究的時候,以及做總投資預算的時候,就沒有給三峽文物的遷移和保護一分錢。所以在文物保護方面就是一個大悲劇。”

戴晴說, 長江和三峽一帶是中國兩大文化脈系的楚文化的中心。這裡薈萃了豐富的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文物古蹟和瑰寶。由於其所處地理位置,交通不便,很多文物還沒有被考證和發掘。盡管一些專家學者、仁人志士在三峽可行性研究時自籌資金對三峽周圍的文物進行了搶救性的考察,但是他們的努力並沒有能挽救並改變大量珍貴文物沉沒江中,永遠消失的命運。戴晴說,由於三峽工程文物保護的經費沒有著落,最後只能擠用移民安置的撥款。

據報導,三峽工程在建成蓄水後,區域內地面、地下文物、古遺跡、古遺物等1200多處文物會部份或全部被永久淹沒,其中包括遍白帝城、張飛廟、石寶寨、名山鬼城、白鶴樑、古棧道、摩崖石刻、屈原祠、昭君故里等。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三峽庫區部分古遺跡開始被淹沒
專家聲稱三峽蓄水誘發地震不可免但震級不大
三峽蓄水第三天發生躉船走錨漂流意外事件
大壩蓄水三峽庫區絕壁千年懸棺兵書被取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