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6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揚帆台北5月5日報導) 台灣薩斯病人急速增加,但是台灣衛生當局和醫學界人士認為,台灣並沒有出現社區感染現像,目前仍只限於醫院和家庭內的感染。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台灣薩斯病例和懷疑病例迅速增加,星期天更是創下單日增加病例的記錄。醫院內交叉感染的現像嚴重,就連和平醫院院長吳康文以及仁愛醫院副院長璩大成都相繼病倒。星期一又傳出,和平醫院B棟一名李姓護理長出現發燒,顯示和平醫院有出現第二波院內感染的可能。
台北市民除了必要的出門外,一般都待在家裡,在疫情最嚴重的萬華區更是人跡罕見。人們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爆發集體感染的和平醫院、仁濟醫院和中興醫院都集中在相鄰的萬華區和中正區。星期天,在萬華區的大街上發現兩名流浪漢有明顯的薩斯病症狀,台北市長馬英九立刻警告說,萬華區社區感染的可能性正在增強。
除了和平醫院、仁濟醫院和中興醫院外,萬華區和中正區還出現了一些零星的薩斯病例,這是否意味著台灣出現了薩斯病毒社區感染的現像?對於這個問題台灣衛生署予以否認。衛生署副署長李龍騰表示,所謂社區感染是指病例的傳播途經,也就是說,病毒通過某種環境因子、媒介傳播而感染,而不是因為人與人的近距離飛沫和密切接觸所傳染。李龍騰說,盡管台灣目前薩斯病例持續增加,但多數都與和平醫院和仁濟醫院有關,其他只是零星病例,因此疫情並沒有明顯擴散,沒有證據說明台灣有社區感染的跡象。
*感染真相捉摸不定*
剛剛從中國大陸參加薩斯病研討會歸來的蘇偉碩醫師也不認為台灣有社區感染的情況。他說:從目前看來,台灣沒有香港式的社區感染。有集中在家庭裡親密接觸的個案,但是台灣目前看到的還是以最高危險區的院內感染為主。蘇偉碩醫師表示,據他的觀察,中國也沒有出現大規模社區感染的現像。以廣州的經驗來看,只發現兩個聚集群,醫院和家庭聚集群。在大陸也沒有發現大規模感染的情形,當然有疑似個案他們也會停課,不過沒有在學校裡發現大規模傳染的情形。所以看起來還是近距離和親密接觸為主。當然目前也不能排除有其他傳染途經的可能。所謂的社區感染還是以共同生活和居住為主。跟台灣的情況差不多。
到目前為止,醫學界普遍認為,飛沫和近距離接觸是薩斯病毒的主要傳染途經。薩斯病毒社區感染的例子只有一個,那就是香港淘大社區。高雄醫學院附屬醫院傳染科主治醫生蔡季君表示,淘大社區感染應該是通過糞便。不過她認為,對於薩斯病毒的傳染途經其實還有待研究。她說:我想最主要是近距離的飛沫傳染,但是沒有辦法完全排除空氣傳染,或者是糞口傳染。因為在香港淘大社區就可能是由糞便傳染的。
蘇偉碩醫師認為,一般情況下糞便是不大可能傳染的,但是淘大社區的排污管道破裂,造成大規模社區感染。淘大是個特殊狀況,因為它的排污系統有問題。所以香港現在告訴市民跟家屬特別注意正確使用廁所的方法。
*薩斯病毒存活四天*
據報導,香港淘大社區爆發感染可能是由一名染上薩斯病的腎病患者引起的。這名患者在沙田威爾士醫院出現腹瀉症狀後,多次到他弟弟在淘大社區的E座公寓上廁所。調查人員在E座的污水管上發現一個小裂縫,猜測病毒就是從這個裂縫以小滴液形式透過空氣傳播散布到整棟大樓。
5月4號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薩斯病毒在人體排泄物中可存活多達四天之久,這說明瞭薩斯病毒為什麼能夠散播到整棟公寓大樓、醫院和其他機構。 世界衛生組織5月4號還公布了另外一項研究成果。科學家分別在香港、日本、德國和北京的實驗室所作的研究發現,薩斯病毒可以在室溫下,在普通物體表面存活數小時或數日。也就是說,人們即使沒有和薩斯病患者面對面地接觸也有可能被感染。比如人體觸碰桌面、門把或其他物品就可能受到感染。德國科學家還發現,常用的消毒劑無法消滅薩斯病毒,這顯示對感染區的消毒未必有效。
世界衛生組織首席薩斯科學家斯托爾表示,薩斯病毒最主要的傳染途經仍然是患者打噴嚏或咳嗽時噴出的飛沫。但是這項研究顯示,經由污染的手或環境中污染的物件是可能傳染的。目前醫學界還不清楚的是,需要多少病毒才能讓人感染。醫學專家說,每位薩斯患者身上都攜帶著上萬個病毒,就連他們的皮膚和四肢都帶有病毒。
*吸取香港經驗防止擴散*
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結果無疑會加重人們對社區感染的擔憂。但是蘇偉碩醫師指出,香港和大陸防治薩斯病的經驗對台灣來說是個很好的借鑑,因為薩斯在台灣和在大陸以及香港的傳染途經是一樣的,因此遇到的問題也是一樣的。他說:在香港來講,他們最重要的一關就是院內感染系統一開始警覺性不夠。我覺得台灣這個部份跟香港的情況有些類似,但是現在比較好的是,因為香港因為前面的疏忽造成大規模醫護感染,因為香港四分之一的感染人口是醫護人員。這個部份香港是給了我們很好的經驗。蘇偉碩醫師相信,如果台灣能夠很好地吸取香港的經驗,能夠全面禁止醫院內感染,台灣就會防止社區感染。
據蘇偉碩醫師介紹,為了學習香港防治薩斯病的經驗,台灣立法院星期一下午邀請香港威爾士醫院的醫生到台灣來,和台北市舉辦 一個有關防止醫院內感染的研討會。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