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特稿)今年四十餘歲的香港楊先生,年前與朋友到廣東省開平遊玩時,曾光顧當地的「野味」店,吃了一隻俗稱「豹貓」的動物。不過,當晚殘忍的宰殺情景,以及近期香港及中國大陸爆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已令他對吃「野味」產生畏懼。
著名食家薛興國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也表示,相信愛到廣東吃「野味」的香港人,現在都會與楊先生有同感。他所說的「野味」,指的就是野生動物。
有人說,愛吃「野味」是廣東人的天性;而廣東人流傳的這句話:背部向天的動物都可以吃,就道盡了廣東人愛吃野生動物的習性。
今天訪港的旅客也許不會感覺到港人喜歡吃「野味」,因為港府早已立法禁止這種行為。但三、四十年前,港人吃貓和狗的情況卻相當普遍。這種現象所以消失,可以說是香港社會不斷進步,以及環保人士的提倡和英國殖民政府「教化」的結果。
但無可否認,港人愛吃「野味」的「陋習」至今無法禁絕,而大陸所提供的各種「野味」,以及缺乏法律的禁制,正好滿足那些喜好「野味」港人的這種「天性」。近十年來,一些港人就專程前往廣東吃野生動物,包括穿山甲、果子狸、蛇、貓、狗、鱷魚、鱘龍魚、貓頭鷹、猴子和一些不知名的動物,甚至包括被列為國寶級的「娃娃魚」。
究竟是甚麼原因令一些港人至今仍喜歡到廣東吃「野味」呢?對此,有人認為這是廣東人的傳統天性。不過,以上述楊先生為例,他說出了兩個原因,一是補身,二個好奇。
說到補身,廣東人一直以補身知名。以港人為例,他們每頓飯幾乎都不能沒有湯;這些湯並非一般的湯,而是煲了幾個小時及加上中藥材調味的湯,其最終目的就是補身。
從這點看,廣東人吃野生動物與他們喜歡喝湯的原委差不多。
薛興國也指出,據其了解,到了冬天,一些港人就會專程前往廣東吃「野味」補身。
但楊先生接受訪問時明確指出,他當時吃「豹貓」並非為了補身,而是出於好奇。因為純粹是補身的話,喝湯已經足夠。楊先生解釋的這個理由,外界固然無法與其他愛好此道的人做出統計,但其言論也可以解釋部份港人到廣東吃「野味」的原因。
另一位接受訪問的蘇先生表示,他因為經常公幹而前往廣東一帶。他說,他知道有一些港人前往當地吃「野味」,但感覺只是少數。而他本人也曾經因為好奇而在廣東吃過鱘龍魚。
不過,無論是那個原因,這次SARS事件勢必削弱港人前往廣東吃「野味」的偏好。特別是大陸和香港醫學專家最新的研究發現,果子貍、蛇、蝙蝠和猴子都有SARS病人的冠狀病毒基因。
薛興國指出,很難統計愛吃野味的港人的數目,但可以看到,香港經過十多年的進步和政府的教育,不少市民都排斥吃「野味」;而經過這次SARS事件後,相信愛吃「野味」的港人將會進一步減少,甚至停吃。
再者,雖然坊間認為進食「野味」有補身功效,但香港中醫師公會會長關之義就明確指出,從中醫的角度看,他們並沒有強調吃貓、穿山甲和果子貍等野生動物對強身壯體會產生功效,補身說法實是以訛傳訛。綜合而言,一些港人到廣東吃「野味」,理由主要有兩個:補身和好奇。但香港過去數十年的進步發展,以及社會的教化,已令吃野味的人數大減,在廣東真正經常吃「野味」的還是以當地人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