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5月16日訊】溥儀的第四個妃子譚玉齡,因為溥儀隨口一句話,在偽滿洲國皇宮遍找馬齒莧做野菜團子。溥儀嘗了一口就吐了出來,立刻發火:“這能吃嗎?這是喂豬呢?”可是,日本派來監視溥儀的吉岡卻把它當做世界上最珍貴的食品,用來激勵神風攻擊隊的成員,說什么溥儀吃野菜是在表明他和日本共赴國難。
溥儀是否知道什么東西是用來喂豬的有待商榷,他感覺到的是野菜展示的真實味道———難吃,而吉岡看到的卻是野菜團子折射的東西———共赴國難、可以激勵神風攻擊隊為日本賣命。与此類似,在關于末代皇帝溥儀的影視題材上,也存在著“展示派”和“折射派”兩种情況。
和多數通過溥儀命運折射社會的影視作品不同,導演成浩演繹的溥儀故事,更多的是展示。他介紹說,《非常公民》中描寫的溥儀和其他影視劇中的溥儀形象不一樣,“其他影視劇注重描寫政治事件,而我這部戲卻是從人性角度出發,除了點出歷史事件外,還講述他在帝王頭銜下,和凡人一樣的感情与心理世界。劇中很多事情都是首次披露。”即使有折射的意味,《非常公民》也沒有像其他關于溥儀的影視作品那樣,試圖通過人物命運來折射社會的變遷,“我想通過對溥儀的塑造,能夠折射出很多人性的東西,值得人們去思考”。
據中華网5月15日報道﹐來自香港的黃子華系主持人出身,他与溥儀完全是兩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因其外形酷似而獲得了這個机會。黃子華說,溥儀是每個男演員都非常向往演繹的一個角色,他就像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一樣,一生充滿了戲劇性和悲劇色彩,很難有人有溥儀這樣大的跌宕經歷、人生變化和心理變化,因此具有代表性与挑戰性。
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黃子華演繹的溥儀,更多給觀眾展示的是溥儀暴躁、貪玩、懦弱的一面,基本看不出他一心想恢复大清帝國的努力,主創把溥儀定位為毫無政治資質的人,對政治基本是一种調侃的味道:蘇聯出兵東北,溥儀倉皇出逃,馬上就要上車了,手下的大臣卻追出來讓他簽退位詔書,溥儀簽名時詔書是墊在太監小明子的背上。被逼迫念完給關東軍的致歉信,溥儀怒不可遏,摔著玻璃杯子把自己的手給弄破了,當譚玉齡發現了以后要給他包扎時,這時的溥儀嚇得連看都不敢看,几乎就要暈倒。至于在紫禁城時忙于照照片、擺弄錄音匣子、打网球和在天津時溜出去看電影、在長春時玩螞蟻等場景的精心展示,也是向觀眾傳遞這樣的信息:溥儀只是一個貪玩的人。黃子華也不愧是擅長夸張搞怪,這些方面的表現給人印象深刻。
在《非常公民》中,伴隨著溥儀性格中貪玩和懦弱一面的是他暴躁的性格,無論是在紫禁城,還是在長春,甚至是在天津流亡時,溥儀的暴怒一絲未變:出于對親弟弟溥杰的關心,溥儀沒有讓溥杰上前線,可當溥杰來詢問時,沒說兩句話,溥儀就暴怒:“滾,滾出去!”得知溥杰离開了自己,溥儀滴下了兩滴眼淚,轉眼就暴怒如常。對此,黃子華說:“我覺得自己和溥儀有相似之處,溥儀這樣一個沒人管得著的人不是一個大坏蛋,就是一個小坏蛋,我覺得自己也有一些坏,小的時候也經常妄想:為什么我要听別人的呢?這樣無故生出一些叛逆的想法。”
只是一個“暴怒”能否涵蓋溥儀的一生呢?從清朝天子一步步變為傀儡皇帝、變為戰犯、變為普通公民,其間的心路歷程如果只是一個暴怒的話,無疑失之于簡單,也使觀眾對溥儀悲劇命運的反思大打折扣。1988年央視拍攝的28集電視劇《末代皇帝》,是陳道明的電視劇處女作,他因主演溥儀而獲得了第九屆“飛天獎”的优秀男主角獎,專家的評語是“把溥儀复雜的性格變化表現得活靈活現、分寸得當”。
■相關報道
溥儀這個非常公民對于影視創作者來說是特殊題材,具有很強的吸引力。除了這部今天即將播完的《非常公民》之外,10多年前,溥儀就已經成為熱點。如今,也還有其他影視作品在關注著這個非常公民。不過,和《非常公民》偏重于展示不同,這些作品更多偏重于通過溥儀這個人物折射社會的變遷。
■電影《末代皇帝》:通過溥儀折射人性的扭曲
1987年意大利國際大導演貝爾托魯齊執導的《末代皇帝》,影片中不乏和歷史不符的地方,但此片問鼎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剪輯等9項大獎。影片將個人還原到歷史中,展示了歷史碾壓下人性复雜、扭曲的形態,与其說講的是溥儀,不如說講的是溥儀那個時代及那個時代籠罩下的人。
■電視劇《末代皇帝》:折射現代歷史的進程
該劇不僅寫出了溥儀的人生軌跡,而且揭示了各种政治力量和社會關系的合力及主觀的、客觀的、歷史的、現實的、偶然的与必然的各种因素對溥儀的作用和影響。既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真實可信的溥儀,又能折射出我國現代歷史的進程。(//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