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4月5日訊】“人們對藥膳多少會心生畏懼,但養生人人都需要。”一年之計在于春,人們若明白食養之道,平時在就餐和家庭飲食中多加留心,再加上适當的運動,日積月累,必能達到強身健體之功效。
四季五補有講究
春回大地,万物复蘇。“人与大地相應”,按照祖國醫學的理論,此時人體之陽气也順應自然,向上向外疏發。著名明代大醫學家張景岳說:“春應肝而養生,夏應心而養長,長夏應脾而養化,秋應肺而養收,冬應腎而養藏。”人體五臟的生理活動,必須适應四時陰陽的變化,才能与外界環境保持協調平衡。
在人們的飲食追求滋補養生的今天,与四時相對應的食養之道,也備受關注。那么春補吃什么?如何結合自身條件、健康狀況,合理、科學地吃出營養,記者采訪到中華養生菜的責任創始人,國際養生調理師、中日藥膳研討會金獎得主尚啟成先生。
尚先生說,按照中醫理論,分春、夏、長夏、秋、冬四個季節、五個補法。如:春天万物复蘇,适合“升補”;夏天在天為熱,适合“清補”;秋天,在天為燥(長夏則濕重),适合“平補”;冬天在天為寒,适合“滋補”。除了四季五補,還要因人為膳,即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健康狀況的人,可分別選擇适合自身的菜肴進行調理和滋補。在選料方面,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气味合复之,以補精益气,講究性味相投。
春補的佳肴良藥
具體到春天的飲食,首先要遵守《黃帝內經》里提出的“春夏養陽”的原則,也就是說,在飲食方面,宜适當多吃些能溫補陽气的食物。李時珍《本草綱目》引《風土記》里主張“以蔥、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雜和而食”,除了蓼、蒿等野菜現已較少食用外,蔥、蒜、韭可謂是養陽的佳蔬良藥。其次,唐代藥王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气”,意思是當春天來臨之時,人們要少吃點酸味的食品,而要多吃些甜味的飲食,這樣做的好處是能補益人體的脾胃之气。因此春季飲食調養宜多食甜,少食酸。再有就是春天飲食調養要多吃些菜。
尚先生還提出,升補屬溫補,應多選擇一些滋陰清熱的產品,如山野雞、山野菜、食用菌、山藥、白果、鹿肉等。他舉中華養生菜中的几道:麻仁鹿肉串,主料是鹿通脊、五味子、枸杞子、菟絲子等。其滋補作用為壯陽添精,滋腎益力;玄駒大蝦,主料為鮮大蝦、玄駒(食用螞蟻)等。有祛風濕,強筋骨,抗乙肝之效;童子甲魚盅,小甲魚、靈芝、洋參、枸杞等為主料,能滋陰清熱,養元補肝腎。
中國歷來醫食同源、藥食同源。不少菜肴都以中藥提升其營養或食療的价值。比如人們熟悉的中國第一例專利菜肴——金三元的扒豬臉,据說就是經歷噴烤、洗泡、醬制等12道工序,配上中草藥熬制5、6個小時,于是美食之外就還具有健腦、美容、抗癌的功效。但是不是養生菜就等于藥膳呢?尚啟成認為,養生菜不同于藥膳,它是以傳統的中醫學、中藥學、烹飪學、藥膳學和現代營養學為基礎,結合傳統藥膳、宮廷御膳補益良方和烹飪技法發展而成。它所選中藥皆性味平和,适應人群更廣泛,更大眾化。@(//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