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24日訊】(美國之音2月23日報導) 美國國務卿鮑威爾星期天從日本抵達北京,開始東亞三國之行的第二站,鮑威爾此行主要目的是為美國對北韓核危機以及對伊拉克的立場爭取支持,有分析認為,北韓問題比伊拉克問題可能更難獲得中國的積極呼應。
*中國不太可能行使否決權*
鮑威爾國務卿星期一會晤中國外長唐家璇、國家主席江澤民以及去年11月上任的中共總書記胡錦濤。他將勸說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就有關伊拉克新決議投票時不要投否決票,同時在說服北韓放棄其核野心方面發揮更積極的作用。聯合國武器檢查人員定於3月7號提交新的報告,預計之後安理會將就美國提出的新決議進行表決。分析認為,中國可能不准備支持美國尋求的對伊戰爭,主要原因是中國對伊拉克石油的依賴,一旦發生對伊戰爭,據估計,中國的石油進口可能遭受高達1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不過,觀察家認為,中國也不太可能就新決議行使否決權,最終還是會像以往大多數情況一樣投棄權票,因為北京畢竟只是最近一段時間才開始附和法國、俄羅斯的意見,要求給予聯合國武檢人員更多時間,北京始終沒有帶頭抗衡華盛頓,因為北京認為不值得由於伊拉克問題而損害最近有所好轉的中美關係。
*中國反對過分施壓北韓*
但是相比之下,對中國而言,北韓有唇亡齒寒的問題。鮑威爾國務卿在這方面的外交努力可能難度更大。關於北韓核危機問題,中國和韓國都表示應當由華盛頓和平壤直接對話解決,而美國則堅持要靠多邊共同努力,也就是由中國、日本、韓國、俄羅斯,甚至更多國家一道參與,原因是這是涉及整個地區,乃至全世界的問題。但是中國至今仍不願直接介入,並表示,雖然問題是地區性的,但是分歧是在美國和北韓之間產生的,所以屬於“雙邊議題”。
中國外長唐家璇和北韓第二號領導人金永南日前舉行了會晤。雙方討論了北韓核僵局問題,同時承諾加強兩國關係與合作。美國國務院官員說,鮑威爾國務卿也注意到近來北京和平壤之間的接觸有所增加,他認為中國能夠發揮更大的、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有分析認為,這些高層接觸只會讓北京更堅定地支持平壤和華盛頓舉行雙邊會談。
中國反對向北韓過份施加壓力,一方面是因為不願意看到北韓因此垮掉,導致大量難民湧入中國,加重中國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也擔心多方壓力、特別是如果作為傳統盟邦的中國也和美國站在一起,就會把平壤逼上絕路,做出難以預料的事來。而一旦平壤共產政府垮台,也將意味著3萬7千名駐韓美軍得以靠近中國邊境,意味著中國失去一個地理和政治上的“緩衝帶”。
美國國務卿鮑威爾這次東亞之行啟程前曾經表示,美國和中國都同意朝鮮半島無核化。鮑威爾將於星期二抵達這次亞洲三國之行的最後一站韓國漢城,出席韓國新當選總統盧武鉉的就職典禮。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