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2月21日訊】圍繞北韓核危機,中國的外交表現頗為獨特。美國是疾言厲色,甚至在準備伊拉克戰爭的同時也在向東亞地區增兵,試圖通過巨大的外交和軍事壓力讓平壤放棄其強硬立場﹔日本相當活躍,嚐試提出某些解決危機的建議﹔中國卻似乎不慌不忙,沒有對此採取任何重大外交行動。為此,《華盛頓郵報》甚至批評北京不肯幫忙。
其實,問題也許完全像中國的外交官私下所承認的那樣:北京對平壤的影響力其實有限。更進一步,我們還可以認為:平壤所引發的這場核危機,恐怕並不僅僅是針對美國的一次外交冒險,而同時也是針對中國的一次訛詐行動。
*“不再親密”
北京與平壤之間的所謂兄弟關係,應該早就出現了一些跡象,顯示他們之間有重大麻煩。去年以來,在北京,頻頻發生北韓難民進入外國機構避難的事件。在處理這些事件中,北京雖然照顧了平壤的想法,但是顯然沒有讓平壤滿意–這些難民後來並沒有被遣返北韓。這個過程中,北京是如何與平壤溝通和談判的?我們不知道,因為中朝之間並沒有重要的官員互訪。
特別是去年最後幾個月裡,東北亞局勢變化迅速,外交行動接連不斷:首先是北韓領袖金正日訪問了莫斯科,接著是日本首相九月中旬訪問平壤,同時兩韓關係進一步解凍(比如說,兩韓鐵路開始動工),甚至美國也有高官訪問了北韓。在這一片牽扯朝鮮半島與美日中俄四大國互動的頗為戲劇性的發展當中,唯獨北京與平壤之間,靜悄悄的,沒有什麼來往。本來,九月底,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慶祝國慶,應該是一個雙方密切關係的機會,北京歷史上都會在這時派出高級代表團訪問平壤。可是,去年九月,這樣的慣例沒有延續。
打破北京與平壤靜悄悄關係的,是所謂’楊斌事件’。那就是說,北韓宣佈在靠近中國的新義州設立經濟特區,並任命荷蘭籍的中國人楊斌為特區首長﹔而不久之後,楊斌被中國警方拘留,至今尚未恢復自由。這是非常不給平壤面子的一個做法。為什麼北京要這麼做?從中國歷來強調’外交無小事’的原則看,楊斌和特區事件本身應該不是中朝關係出現麻煩的原因,而勿寧說是兩國麻煩關係的犧牲品。
*一場賭注
到了這個地步,外交界已經普遍認為北京和平壤應該會採取措施修補關係了。同時,人們預期平壤會採取主動。於是,去年十一月中共十六大之後,北京外交界傳言北韓領袖金正日將很快訪華。不同尋常的是,在十二月的一次例行外交發佈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正式否認有這樣的安排。我們知道,在外交上,對這種無害的傳言一般可以含糊對待,沒有必要採取這樣官方的澄清。
平壤終於宣佈不受有關條約限制而製造了目前的核危機,就是在這樣的中朝關係背景下發生的。當然,朝美關係的背景也很重要,不過那是人人都瞭解的﹔我這裡強調的,就是輿論所普遍忽略的另一個方面:平壤製造這場核危機,其實是一箭雙雕,同時針對美國和中國。
我們不知道在這之前北京和平壤之間究竟有什麼麻煩,但是,第一,如前所述,我們可以判斷,它們之間一定有麻煩﹔第二,目前的核危機,作為金正日的一場賭注,可以強化平壤對北京討價還價的能力。北京不是很重視它與華盛頓的關係嗎?北京不是要顯示自己的大國地位、特別是對於朝鮮半島的影響力嗎?北京不是不贊成北韓發展核武器嗎?那麼,平壤此舉,等於告訴北京:你要扮演大國腳色,你要發展與華盛頓的關係,請首先給我好處。事情的結局很明顯:如果中國沒有能力幫助擺平平壤,它會在很多方面有損失,包括中美關係、外圍安全、大國形像,特別是對朝鮮半島的影響力﹔而如果中國要想發揮作用,它就必須強化自己與北韓的關係–這意味著,北京要滿足平壤的一些要求。也就是說,如果北京與平壤之間去年以來有一些麻煩的話,現在並不是要通過平壤向北京低頭來解決麻煩和改善關係,而應該是北京向平壤讓步。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說平壤也在訛詐北京。
問題是,可能平壤要價過高,也可能北京手裡也有自己的硬’牌’來對付平壤,還可能是因為北京的領導層交替使得中國的外交決策相對低效,甚至也不排除這個問題可以是中南海權力鬥爭的一個砝碼,更可能是北京還想利用北韓繼續給正為伊拉克頭疼的美國製造麻煩,反正北京迄今尚未決定要向平壤讓步。我們看到,最近雖有北韓高官訪問北京,但跡象顯示雙方關係仍未轉暖。一則,這次訪問並非中朝之間特意安排,而是藉北韓議長崔泰福到北京出席亞洲議會和平協會執行理事會會議之際﹔二則,中國領導人僅僅李鵬作為會議東道主會見了北韓來賓,其它重要領導人並沒有安排這類會晤。看來,這個僵局還會維持一段時間。 (BBC2月20日)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