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8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八日電)中國大陸高速經濟成長的長背後,依然存在嚴重城鄉差距隱憂。據瞭解,在日前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農村、農業、農民「三農」問題被列入二00四年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當務之急。
新華社報導,但一九八五年後,大陸改革開放的重心逐漸由農村轉向城市,特別是在二十世紀九0年代後,大力發展工業以及為工業服務的交通、建築、採礦等行業,政府充分提供面向城市、市民的公共產品,為保障職工、市民的基礎生活、教育、醫療、養老等投入巨額資金,而農業投入相對薄弱。
一九九六年以來,每年大陸農村所得到的銀行貸款大體上僅佔全部貸款的百分之十一,農村資金每年淨流出大約五千億元人民幣﹔中國大陸農業GDP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由過去的百分之三十下降到百分之十五。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呈現拉大趨勢,二00二年,中國大陸城鎮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為七千七百零三元,而當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僅為兩千四百七十六元,城鄉差距從改革之初的一比二點六,擴大到二00二年的一比三點一;二00二年,大陸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五千九百七十七元,而農民只有一千八百三十四元,二十多年間,二者的差距已由一比二點一二擴大到一比三點二六。
報導指出,經濟學中有一個著名的「木桶理論」,是指決定木桶盛水量的,不是圍起木桶最長的那塊板,而是最短的那塊板。無疑,與高速增長的宏觀經濟及城市經濟相比,發展滯後的農村經濟及長期在低位徘徊的農民收入已成為中國經濟的那塊短板。中國大陸著名農村問題專家丁聲俊指出,三農問題已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了,中國人均GDP已經突破一千美元並將邁進三千美元,中國正處於經濟結構演變最快的歷史時期,如果農業這個短板不補齊,將影響中國經濟持續、巫發展,並影響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