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30日訊】博客網志,是英文”weblog” 或者稱”blog”的中文翻譯,其實就是一種非常簡單易用,人人皆可免費擁有的自動生成式網站,內容隨時間順序而滾動呈現,非常個人化而且常常帶有大量的鏈接。而使用這種形式在網上寫作的人就叫”博客”(blogger),這一先是在英文互聯網上興起的網絡文化新潮過去過去一年多來逐漸在中國的網絡上開始擴展,最近更是因為一名叫木子美的博客充滿性內容的爭議性寫作而進入社會大眾的視野。
前兩天我去中國最主要的網志托管站:”博客中文站”看了一下,該站註冊使用網志的人數已經突破了十萬大關。雖然多數還都是新手上路,但是也頗有一些已經寫了半年甚至一年以上的博客。有關博客文化的文章在中國的報紙、雜誌和網站上已經有過很多介紹,近來更是大批出現。
博客網志的內容可以千差萬別,可以說有多少博客就有多少種不同風格和類型的網志, 在很多情況下,博客網志等於是個人化的信息過濾和放大器,像是”個人門戶網站”,它使得人們可以非常方便地通過網絡分享生活經驗和興趣,思想,建立社區並且創建信息資源。
自從博客文化在美國的網絡上興起,就一直是新聞業者門關心的話題。 911是導致博客迅速傳播的一個轉折點,不僅因為當時的突發災難性事件使得大量網民使用博客報道,後來的布什政府的反恐外交以及其他國內政策,也使得許多網民有在傳統媒體之外找到表達自己和相同意見者互相聯絡的渠道的願望,而博客就是這樣的最好方式。在我看來,博客說到是”聲音”,個人的聲音,團體的聲音,經技術工具和平台的發展,這些聲音在網絡上找到了最適合自己存在的形式,這就是博客網志。
而對於新聞記者和編輯們來說,網志這種形式有著巨大的潛力。任何一個好的記者,需要說出都比媒體形式允許他/她表達的要多的多,而網志就提供了這一形式。不管是背景資料,採訪記錄,原始資料,個人評注等等,要將這些豐富的信息發表出來,網志是最好的方式。更為重要的,是網志給予讀者直接提供內容的技術可能,而這一可能給傳統的記者-編輯提供內容的方式帶來的衝擊是革命性的。種”參與新聞”的最大優勢,是可以將網上分佈的知識和資源經過讀者的參與而整合起來加以表現,不再僅僅依靠少數在媒體工作的專業人士。而信息的可靠性,客觀性,平衡報道,原創性等等問題在這樣的新機制,新環境下都成為挑戰。
在目前的英文網絡空間,博客和專業新聞業者實際上有著”共生”的關係。共同參與信息的創造和傳播過程。反觀中國的博客網志,在現階段還大多數是個人生活和興趣的片段,也有很多專業,行業領域的內容,但是新聞時事性的博客還幾乎沒有,傳統媒體的工作者們也沒有真正運用博客形式做補充或者另類表達。其中的原因固然人人明瞭,只要在博客中文站或者任何一個中國境內服務器托管站或者論壇首頁,看看那”莫談國事”的警告就知道了。去年年初中國政府就封掉了海外最大的博客托管站,更不要說逮捕杜導斌等大量網上政治評論寫作的人士。所以博客文化在目前的中國網絡空間,失去了本來最有社會生機和建設性力量的一面,那就是參與新聞。
不過從發展的角度看,博客網志這樣的形式既然在中國的網絡上已經生根,那麼網民們用這樣的形式表達個人的聲音和傳播更廣泛的信息是一個必然的趨勢。網禁的法律也好,網絡警察也好,還是防火牆也好,沒有什麼可以長期真正封住人們表達自己,瞭解真相的自然願望。隨著中國博客數量大大增加,那麼博客網志上內容也會產生量變到質變的變化。不管專制者如何試圖控制,網絡上的言論自由度還是會逐漸擴大。如果要問:博客會幫助中國社會實現新聞自由嗎?我的回答是一定的,瀏覽了博客中文站上百的網頁之後給了我這樣的信心。因為幾乎每一個我讀到的中國博客,他們都是那樣地年輕!如果說專制代表的衰老和死亡的力量,而博客文化在中國所代表的,則是青春和自由。誰會是最後的勝利者,在我看來是不言自明的。
(自由亞洲電台)(//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