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龍江」,看起來像某部武俠小說中的場景,但它卻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只不過是我們無法想像的遙遠所在,曾經你只是把「怒江」當成地理課本的名詞,而這位於怒江流域的獨龍江和你沒有關聯,也沒有牽絆,直到有一天,你發現了在中國大陸的一隅,它也佔有一個角落,那裡的人民和你有著相同的面容,於是我們將從這裡來認識「獨龍江」。
滔滔澎湃江水像一條銀龍,揮灑於千山萬壑之間,由於四周盡是四五千公尺的高山峻嶺,使的獨龍江顯得氣勢不凡,隨著山勢的陡升遽降,落差急速加大,而水的姿態一逕的洶湧奔放、直瀉千里,這就是獨龍江,江邊的人家即是獨龍族。
根據最早的記載,大約是從唐朝起始,零星的紀錄淹沒不了這個族群存在的歷史,雖然迄今為止也只有數千人口。獨龍族的婦女自古以來皆有黥面文化,就考據資料顯示,原因是出自於美觀;可是時至今日,民智大開,村中四十歲以上的婦女仍然保有此種形象,原來在民國初年時,鄰近西藏察瓦洛地區的藏族土司對獨龍族進行長期統治,他們對該族的服飾及黥面也有了強制規定;另一種說法則是察瓦洛土司仗著強勢經常擄掠獨龍族婦女為奴,為了防止被擄,只好利用黥面作為護身符。
不過也有人認為黥面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區分氏族,這是家族集團的標誌;還有人把黥面連結到古早時期的圖騰崇拜有關,因為獨龍族人認為人死亡後的靈魂會變成蝴蝶飛向人間而自滅,於是把這種意象反映到黥面文化上,即把整個臉紋成像張開雙翅的蝴蝶,從眉心開始,鼻樑、鼻翼刺上相連的菱形長紋,再以嘴為中心,從兩側鼻翼向兩邊展開,經雙頰交合到下頜,組成小菱形紋的方圈,雙眼以下的兩頰空間,橫刺點狀花紋,下頜方圈內刺豎項條紋。
早年獨龍族婦女多在十二、三歲黥面,代表已成年之意,近二三十年,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的影響,也不再以黥面為美,年輕女子也不必再忍受此種皮肉之苦了,當然不管出於何種原因,能以自然純真的面貌示人,讓造訪獨龍江的遊人們,對獨龍族會有一番新的理解和認識,不再那麼神秘而遙遠了!@(//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