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10日訊】胡溫體制上台一年,遭到江家班子一次全國規模的突然襲擊。但在政治局多數和已「退」未休的「老同志」的反擊下,這個「年終總結戰役」,以江家班子潰敗而告終。
年終總結戰役
每年十一月,中共各級黨政機關照例進行年終總結。今年的年終總結,被江家班子利用,作為向「胡溫新政」發動全國規模進攻的一場戰役。曾慶紅操控各地的保守派,特別是他早已在換屆中安插好的江家班子人馬,放肆攻擊胡溫新政的各種舉措,提出一系列反對意見和各種責難。為了打好這場戰役,曾慶紅違反組織原則,私自分三批召集十九個省市的黨政負責人到北京開會,由他直接動員;「問題要擺出」,「意見要提出」,「想法要講出」,「牢騷要發出」,其實是組織地方黨政負責人向胡溫體制開炮,特別是集中火力圍攻總理溫家寶。
在曾慶紅的操控下,這三次座談會以溫家寶為目標,共提出一千二百多條意見。曾慶紅主持中央書記處把這些意見整理成一個控訴「新政」,責難溫家寶的文件,名為「地方報告、座談工作紀要」,準備下發,以便造成一個全國普遍反對「新政」和譴責溫家寶的局面。
很明顯,由曾慶紅主掌的書記處「搜集」了全國各路諸侯的意見,並由中央匯總下發,將在實際上使「胡溫新政」剛剛起步就中途夭折,而具體推行「新政」的溫家寶將成為遭到全國反對的國家行政首腦,他這個總理的頭銜即使能夠保住,在政治上也很難抬起頭來了。胡錦濤本來就是一個空有其名的國家主席和管不了書記處的總書記,唯一能與他搭配的國務院總理如果在政治上被打下去,他便完全成為孤家寡人了。
這真是江家班子一著妙棋。
關於「胡溫新政」
關於「胡溫新政」,輿論有不同評價。鑑於中共獨裁體制的黑箱作業,特別是這種政治之翻雲覆雨,以及中共之信用度為零,人們對中國政局之分析和估計。幾乎沒一例是成功的。
許多人從愛護這個國家出發,雖然對當政者所寄託的良好願望屢次破滅,但卻「衣帶漸寬終不悔」,每當新人上白,還是寄以新的期望。「胡溫新政」的稱號,就是在這種善良的願望驅使下被人們叫出來的。
一提「新政」,會使人聯想到「戊戌變法」--「光緒新政」。那個「新政」有一個明確的憲政目標,有一個雖然不完備但卻是全盤的改革規劃。在這個意義上,胡溫怎麼可能有什麼「新政」?如果有的話,那末,沒等他們提出這種「新政」,他們自己早就被一個新的「戊戌政變」趕下台了。
事實上被稱為「胡溫新政」的那些舉措,迄今沒有一件能夠稱得上「政治改革」的,而只不過是為了鞏固一黨專政出台一些緩解社會矛盾的措施罷了。所以不少論者根本不屑於使用「胡溫新政」這個概念,並批評對胡溫體制心存幻想的人們。
不過我們寧願從另一角度看這個問題。
第一,不管胡溫上台以來的舉措是要改革一黨專政還是要修補一黨專政,反正這些舉措都是新屆班子所實行而為舊屆班子所沒有的,在這個意義上,都可以名為「新政」,只要不給以過高的期望就行。
第二,事情是發展的,中國政局不單取決於中共,也不單取決於中共內部的鬥爭,還有外部因素。國內外的民主力量,社會矛盾的發展,各種力量是對比的變化,都會影響「胡溫新政」的走向:或民主大潮的壓力下走向更深的改革,或在反動勢力的破壞下發生逆轉。而國內外對它的支持和推動,有可能使它走向真正的政治改革。歷史這種發展變化,是許多「力的平行四邊形」互相作用,最後產生一種「合力」的結果,這結果是不以社會各種力量的主觀願望為轉移的。
「新政」處處受阻,鬥爭不可避免
正因為「胡溫新政」已經超過「江核心」舊政的藩籬,並有可能走向政治改革,所以今年以來,它遭到特權階級和保守勢力的強烈反對。江澤民執政十三年,已經培植了遍及全國的特權統治階級和保護這個階級的無法無天的警察和秘密警察。胡溫體制的一些措施,比如取消「遣送站」,不准用暴力鎮壓請願群眾,限期解決超期羈押審查對象,嚴禁打擊報復上訪舉報者等等,都觸犯了那些無惡不作的官僚、警察和鷹犬們無法無天的權力。再如限制幹部親屬承包工程和土地開發,取消幹部公費度假,對幹部出國考察招商等活動予以限制等等,都觸犯了高級幹部的特權。
地方黨政領導抵制「胡溫新政」的一個重要手段,是把皮球踢給中央,紛紛向中央「報告」「請示」,要求中央給「解圍」,「減壓」,「給指示」。十月下旬至十一月中旬,平均每天有這類請示報告二十五六次。最多的幾天達五十多次,連股市下跌都要求中央給辦法。更嚴重的是聲稱胡溫的新政策措施「使黨委政府遇到空前大阻力」,「出現和遇到了新問題」,「部門承受政治、社會壓力」,「幹部普遍發生情緒低落,有不少人打退堂鼓」。有的省市領導人竟然以集體「引咎辭職」來要挾中央。
江家班的策略:集中攻擊溫家寶
江家班利用「年終總結」發起的這一波攻勢,目標是集中打擊溫家寶。曾慶紅策劃的三次地方黨政領導人座談會,都是向國務院和溫家寶發難。他們指控溫家寶的問題如下:
(一)中央領導(指溫家寶)更改地方的安排,到下面考察、訪問,使地方工作壓力加大,給保衛工作帶來困擾;
(二)中央領導(指溫家寶)講話。被社會團體、職工等斷章取義、引用,來抗拒地方政府;
(三)推行新政策、新措施太突然、太快,使地方政府工作處於被動、混亂、無政府狀態;
(四)職工打著紅旗(指中央政策、文件)和黨委、政府對著幹。罷工、罷市、示威、遊行,衝擊黨政機關,致使黨委、政府面對管治困難;
(五)社會各界借各種問題,不區分性質、是非,狀告政府部門及有關幹部(據資料:全國城市告政府部門、司法、公安部門,各類案件,每日平均二千多宗,十月份告黨政部門案的月紀錄達八萬五千四百四十多宗),上訪、請願,致使政府部門承受社會、中央兩方面的壓力;
(六)政府國土開發、工程建設項目已處於停滯,待新政策下達;
(七)失業補助和社會保障額提高,使地方財政支出嚴重超支;
(八)中央(指溫家寶)對地方工作的批評指責,不預先打招呼,致使地方工作展開困難,黨政幹部民望普遍低落,承受政治上、精神上、工作上的壓力。
顯然,這些指控都是直接針對「胡溫新政」的,不過第一步先集中打擊溫家寶。所以曾慶紅操控的這三次地方領導人座談會,是一個「十面埋伏陣」,專把溫家寶困在核心,集中火力予以打擊,然後再把這場戰役的成果整理成文件發向全國。
溫批評空頭政治也成為被揭發的罪狀
除了以上八條之外,他們還把溫家寶到地方考察時對空頭政治的批評言論收集起來予以清算,以便指控溫家寶攻擊江澤民的「講政治」。下面是他們「揭發」的溫家寶的反江言論:
共產黨幹部要講政治,講政治不是空的,不是對準廣大群眾的。講政治要具體體現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上,體現在正確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上,體現在為人民群眾解決好合理的、能辦到的或應該辦到的要求、訴求上,體現在為人民群眾謀幸福、維護人民利益和權利上;否則,講政治是空泛的,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共產黨人講政治不是放在口頭上,不是用在宣傳、命令上,空洞的政治是要吃大虧的,是對國家、對人民、對黨的事業的欺騙、危害。講政治就是要在為祖國、為人民作出實實在在的服務、貢獻。
據悉,北京、山東、遼寧等地的黨政,還搞了胡、溫言行錄,作為揭發批判之用。
江家班陰謀在政治局受挫
曾慶紅將三次座談會的一千二百多條的「意見」整理後,搞了個名為「地方報告、座談工作紀要」,報請中央政治局審核,還建議:為了「加強黨內政治民主、政治文明、活躍政治氣氛」,將該「紀要」以中共中央辦公廳、中組部、中宣部的名義,下發至省部級黨委。
但是這份專整溫家寶的「專案材料」卻在政治局碰了壁。中央政治局在審核該「紀要」時,僅有八人批上「同意」、「好」,而大多數委員則批上了「不宜」,「建議不妥」,「反對」。軍方的二名政治局委員郭伯雄、曹剛川也批上了「反對」。這使曾慶紅大感意外。
胡錦濤對這個「紀要」的批示是:問題要區分、要調查、要解決,問題不都是新產生的,有老問題,有積壓的問題,有解決不當造成的後遺症問題,總之,問題存在了、發生了,中央政治局要負責任,最大的責任是胡錦濤。
羅幹的批示最嚴厲,直接給曾慶紅一個響亮的耳光:書記處不宜在組織規則上搞破例。「紀要」存在著方向性的原則問題。
吳官正的批示不光是批評曾,還要追查責任:「紀要」是歸納部分地方黨政的意見、想法、問題,沒作核實、分析,以中央文件下發參閱,是不嚴肅、不鄭重、不負責的,這是否是中央書記處集體意見、建議?
吳邦國也持反對意見,批上:意見、建議不妥,這是組織原則。
黨內「老同志」嚴厲批評「紀要」
黨內「老同志」,喬石、朱鎔基、李瑞環、尉健行等,都一眼看穿了曾慶紅的陰謀,並且予以嚴厲譴責。
喬石的批示:搞「紀要」的,是貫徹、實踐三個代表思想,還是背叛、踐踏三個代表思想?
朱鎔基的批示:「紀要」本身就有問題,如以中央文件下達,會製造問題,不嚴肅。
李瑞環的批示:把「紀要」作為文件,是政治上的錯誤,是不應發生的錯誤。
尉健行的批示:有鬼!誰搞的「紀要」!黨紀呢?
陰謀敗露,弄巧成拙
據悉,中央書記處的另幾名書記周永康、徐才厚、何勇都被蒙在鼓裡,對曾慶紅策劃的這次「年終倒溫戰役」毫不知情。
現在中央書記處已就「紀要」事件作出檢查。但主謀曾慶紅溜之乎也,推託是賀國強、王剛搞的,送給他審閱的。
江家班子精心策劃的這場鬧劇暫時收場了。站在曾慶紅後面的那個人沒有露面。一個「內侍」出身的丑角膽敢發動這麼大的一場戰役?沒有主子的點頭行嗎?
十六大鑄就了這個不倫不類的中國高層權力結構,一個在黨內和國家領導系列裡沒有任何身份的人,居然是軍隊的最高統帥。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席居然成了這個人的下手,古今中外,有哪個國家的最高權力結構是這種畸形怪胎?
「天無二日,民無二君。」然而中國就有兩個「君」,這個國家能安定嗎?
那個該退的「君」賴著不退,而且要讓自己的內侍把實權都抓過來,這就是十六大以後中國高層內鬥的不斷的根本原因。今年這個「年終回合」算是過去了。但是「慶父不死,魯難未已」,連領導核心都「安定」不了,還空喊什麼「安定團結」?以後還不知有多少大打出手的「回合」等著上演呢!
2003年12月爭鳴雜誌(//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