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華:台灣走美國新移民國家道路

林保華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2月10日訊】台灣十五萬和二十萬民眾上街分別提出正名與公投﹑制憲的訴求﹐以及表明了台灣民主運動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自從一九四九年中共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南遷台灣以後﹐中華民國就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當時一般人雖然不太自覺﹐但是作為中華民國總統的蔣中正﹐在高喊“反攻大陸”以維持士氣的同時﹐心裡也明白﹐真正反攻大陸又談何容易﹖他在一九五○年三月的一次講話中就表示﹕“我們的中華民國到去年年終,就隨大陸淪陷,而幾乎已等於滅亡了!”這個剩下一點的“幾乎”就是“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時期。

這個時期﹐台灣在創造經濟奇跡的同時﹐更創造了民主政治的奇跡。但是在外交上卻是連連失利﹐同經濟﹑政治奇跡成反比﹐原因是中共對中華民國的無情打壓。台灣要頑強的走出去﹐在國際社會才能得到與政治﹑經濟奇跡同等的尊嚴。然而中國除了文攻武嚇之外﹐更利用台灣一些人的大一統情結扯後腿﹐使台灣的政治﹑經濟受創﹐更影響了走出去的機會。因此通過制定一個名副其實的憲法﹐以統一國人的認識和行動﹐就成為一個越來越迫切的問題了。

當年盎格羅.薩克遜民族移居美洲﹐會同其他民族脫離英國的統治﹐創立美利堅合眾國﹐成為一個新的移民國家﹐可以說就是台灣今天要走的路。現在的中國﹐就是當年的英國﹔現在的美國﹐就是未來的台灣。中國說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就如英國人也可以說北美洲自古以來是英國的領土。現在的台灣人﹐固然大多數從中國移民過來﹐也正如現在的美國人﹐大部分也是從英國移民過來一樣。美國可以建立新的國家﹐制定新的憲法﹐台灣為何不可以建立新的國家﹐新的憲法﹖美國繼承了英國的文化﹐發展自己的文化﹐台灣繼承了華夏文化﹐也可以同時發展自己的新文化。台灣國語同大陸“普通話”出現的一些差別﹐也正是美式英文同倫敦英文的差別。

北美洲的英國人拋棄了英國的歷史包袱而輕裝前進﹐成為更先進﹑更開放的美國人﹔中國的歷史包袱更加沉重﹐台灣要將它拋掉更不容易﹐但是一旦拋棄﹐期望會創造出一個更加先進的國家和更高素質的公民﹐至少台灣的民主政治已經超越了據說不配享有民主制度的中國“國情”。

美國建國沒有照搬英國的憲法﹐未來的台灣當然也不必照辦中華民國的憲法。當然﹐好的部分要繼承發揚。制憲﹐是非常艱辛的工作﹐特別是像美國那樣完備的一部憲法。所幸經過政黨輪替﹐所發現的問題越來越多﹐也比較知道該從何處著手﹐興利除弊。在“拼經濟”的同時﹐“拼政治”的主要內容應該就是制定這部能為廣大民眾所接受的新憲法。

當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到美國的建立﹐包含了許多探險的因素。如今人類文明了許多﹐台灣目前做的﹐則是一場偉大的實驗了。美國擺脫英國的統治經歷了一場獨立戰爭﹐中華民國同中共已經經歷一場血戰的過程﹐中華民國在台灣實際上也一直保持了獨立地位﹐希望因此可以不必再來一場對誰都沒有好處的獨立戰爭。但是美國獨立時﹐英國已經是一個民主國家﹐而中共至今仍然是一個毫無民主改革意願的獨裁國家﹐加上力量對比的懸殊和地理上的接近﹐所以台灣走美國的道路﹐風險和困難很多。更需要國際上﹐特別是美國的協助﹐也期望能夠得到中國有識之士的理解和支持。

自由時報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專欄】林保華﹕“神舟五號”宣傳之外
林保華﹕ 十六屆三中全會雷聲大雨點小
林保華:中國成“石油孤兒”
林保華:中國提高軍事技術 追求霸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