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10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木風報導) 在美中雙邊貿易方面,美國在2003年對中國多次提出制裁威脅,但是中國似乎並沒有以牙還牙。 美中貿易糾紛在2003年一直不斷,到十一月發展到高潮:美國加快對中國的反傾銷、反補貼案件處理的速度,並對中國的三類紡織品設立了新的進口限額。
觀察人士指出,美方的行動使中國感到意外和憤怒,而且感到緊張和恐慌。中國經貿界和有關政府部門對美國的做法表示了強烈反對,並推遲採購團訪問美國的計劃,並和歐盟聯手在鋼鐵方面制裁美國。但是在初步表示憤怒之後,中國接著表示農業採購團將在年底以前來美國採購。中國總理溫家寶在美訪問期間也多次表示,他不是來美國打貿易戰的。他強調雙邊經濟的互補性,並提出了“發展、平等、互利、協調與非政治化”的雙邊經貿關係五項原則。
美國第四大銀行控股公司的首席全球經濟師傑伊﹒布萊森認為,美中經貿摩擦長期積累和美國經濟多年不振已經在美國民眾和決策者中形成了對中國的負面看法,把中國作為競爭對手,限制中國進口的觀念正在擴散。
*柯白:美國今後貿易政策待觀察*
但是著名的美中貿易專家,美中商會會長柯白(Robert Kapp)在接受本台採訪的時候表示,他認為美國的對華貿易政策是否已經發生根本性變化還需要觀察。柯白說:“美國在最近幾個星期的確行使了某些法律權利。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的時候也同意了雙邊協定的條款,允許在美國市場受到中國進口商品衝擊的時候限制中國進口產品以保護或減輕美國某些行業的壓力。這些問題涉及貿易統計和政治等因素,所以很難解釋清楚。”
柯白認為,美國政府對中國產品的限制是否已經成為一個明確的行為模式,現在還不清楚。但比較可能的是,美國產業界會進一步提出投訴,至於美國政府是否會繼續干預,保護美國產業,還要在2004年密切觀察。柯白強調,美國政府要採取限制中國產品措施的時候一定要謹慎,非常具有說服力,否則後患無窮。
*布萊森:雙邊貿易前景看好*
瓦喬維亞銀行的首席全球經濟師布萊森雖然擔心美國的貿易政策趨於保守,但是他對美中貿易關係的發展前景依然感到樂觀。布萊森說:“我認為雙邊的糾紛會逐漸減少,但不會完全消失。我的確認為會逐漸減少。今後兩年,中國會按照WTO的要求,完全開放它的市場,也可能在這兩年的什麼時候調整人民幣幣值,這肯定有助於減輕和減少美國方面的壓力和抱怨。另外,明年美國經濟增長加快,工作機會會增加,這樣行政當局受到的政治壓力就會減少。”
布萊森認為,美中經濟互補的特點比較突出,雙方經貿數量越來越大。最近兩三年,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增長速度也快於從中國進口增長的速度,這對刺激美國經濟增長是有很大作用的。所以美國任何一屆行政當局都不會放棄美中貿易這個重大利益的。
*中國採取主動行動*
中國總理溫家寶星期二向布什總統表示,中國方面也認為,雙邊貿易赤字問題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中國會嚴肅對待,要努力縮減赤字。與此同時,中國海關總署一位負責人星期二宣布,中國從2000年以來已經把關稅從平均百分之15削減到現在的百分之11,同時按照世貿組織的要求簡化了關稅條例,對促進中國於日本、美國等國家的貿易發揮了顯著作用。
*避免貿易戰 關鍵是溝通*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做出的積極行動和善意的表示將有助於化解美中之間的貿易糾紛。媒體一般認為,兩國領導人不大可能討論具體的貿易問題,他們只可能討論關於雙邊經貿關係的一些重大原則。分析人士認為,溫家寶通過這次友善外交所能夠為美中貿易爭取到的最大好處就是加強雙方的溝通,盡量通過協商解決糾紛,避免出現單方面的突然行動。只要雙方能夠達成這樣的默契,就有可能避免貿易摩擦失控的危險。
*羅森:減緩雙邊貿易削弱美國競爭力*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丹尼爾﹒羅森表示,美中貿易的迅速發展對增進兩國的相互了解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時也引起了一定的誤解。羅森在接受本台採訪的時候說:“從貿易政策上來講,過去的一年確實出現了一些對中國的憂慮。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國觀察人士對中國缺乏了解造成的。在過去20多年來,中國的經濟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果,但就整體經濟來說,還基本是勞動力密集型的經濟,高技術成份不高,中國經濟能力和美國經濟能力相比差距依然巨大。衡量一個經濟體創新水平的一個指標是專利數量。去年美國專利局批准了美國人提出的8萬5千項專利申請,而中國只有185項。差距實在是太大。”
羅森指出,中國在產品的技術含量方面有進步,但還遠遠不值得美國人為此而感到緊張,不應該認為中國的經濟已經強大到可以與美國正面對抗的地步了。
羅森認為,美國決策者如果把決策建立在對中國經濟的錯誤判斷之上而減緩雙邊貿易發展的速度,這將會影響到美國公司的全球競爭能力。羅森對美國即將進入大選年感到有些憂慮。他說,大選政治捉摸不定,美國的貿易政策也難免受此影響。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