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之肺啥最出色 12種地被植物最優

人氣 46
標籤:

【大紀元12月1日訊】記者薛荷玉/報導
公園及綠帶被視為「都市之肺」,有過濾汙染物、淨化空氣功能,但究竟種植那一種植物、配置何種方式效果最好?環保署委託學者研究發現,濾清揚塵效果最好的12種地被植物是杜鵑、馬櫻丹、南美蟛蜞菊、樹蘭、六月雪、雪茄花、黃金金露花、鵝掌藤、腎蕨、武竹、長春藤、沿階草,配合有高有低的複層植栽方式,淨化空氣的效果更好。

環保署指出,植物行光合作用時會吸收二氧化碳、釋出氧氣,連小學生都知道:植樹可以改善空氣品質,但何種植物是最出色的「都市之肺」?除了吸收汙染、滯塵之外,種在道路兩旁、安全島上的植物,還得具備對汽車排放廢氣的抗耐性,否則,種不活自然也當不成「都市之肺」。

因此,環保署委託台大教授李哖針對國內都會公園、鄰里公園、校園及市區道路最常見的地被植物進行量測,結果發現,靠近汙染源的裸露黃土有較高的落塵量,但若種植地被植物,則可減少3.6~82.7%塵埃量,至於滯塵量多寡,則與植物種類及配置方式有很大關係。

即以台北市青年公園入口處的花壇為例,單一種植石竹區域的滯塵率為13.93%,種植非洲鳳仙花的區域滯塵率則為16.55%,但如採多樣、複合式的配置方式,種植馬櫻丹、黃金金露華及矮仙丹,滯塵率則明顯地提高到35.68%。

此外,地被植物的覆蓋度也會影響到滯塵率的表現,如在台北的國父紀念館,同樣是地毯式的草坪,如覆蓋的密度為40~60%,其滯塵率為9.58%,但在覆蓋密度為80~100%時,滯塵率則提高到36%。

如以單一植物來看,環保署建議,以植株低矮、綠葉期較長、生長迅速、管理粗放、適應性強、葉片粗糙、具絨毛 (如馬櫻丹、金露華)、葉片硬挺或具黏性物質(南美蟛蜞菊)等的效果較佳。此外,如杜鵑,因對二氧化硫及二氧化氮等耐受性強,也是適合種在安全島的植物。

環保署表示,未來將把研究成果編成小冊,並隨冊附贈光碟,送給地方政府、公園主管單位及社區管理委員會參考。(//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什麼是食物的營養互補
南印度有名的按摩
飲食文化:中國人的飲食習俗
最新研究:南極海冰過去半世紀縮減五分之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