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3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四日電)中國大陸中藥中毒案例持續增加,據統計,從一九九七年一月至二○○一年十二月﹐中藥不良反應報告三百零一例﹐涉及中藥品種八十七種。
中新社今天報導,統計顯示,大陸中藥不良反應中,過敏反應佔百分之五十五點八一、發熱佔百分之十二點九六、中毒或死亡百分之三點六五、心律失常百分之三點六五,其他反應百分之二十三點九三。
中國衛生部藥典委員會委員﹑中醫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連達指出,把中藥說成安全且完全無毒副作用很不科學,中藥製劑不良反應多在製劑粗製濫造上。近年來中藥不良反應增多原因包括:中藥使用範圍擴大﹐發生機率增大﹔中藥製劑增多﹐有效成分和有毒成分以及療效提高﹐毒性增強﹔假冒偽劣產品、不合理用藥、長期及大劑量用藥增多﹔中藥安全性研究﹑監測﹑管理不夠﹐對不良反應缺乏警惕等。
他說﹐商業行為也干擾中藥安全使用,企業在藥品說明書上迴避毒副作用﹐缺少禁忌症及警示性內容﹐不利於中藥事業健康發展。
李連達認為,人們對中藥成分的潛在毒性不了解﹐中藥材同名異物﹑同物異名、不同品種產地﹑不同採收季節及儲存條件﹑不同加工﹑不同提取精製工藝﹐不同溶媒﹑防腐劑﹑增溶劑及輔料等,均可產生不同的不良反應。
李連達建議,禁止誇大中藥療效、隱瞞毒性誤導宣傳﹐對中藥安全性和不良反應加強系統研究﹐建立中藥不良反應報告和統計制度。
管理機構應制定中藥材和中藥製劑安全性質量標準及農藥殘留量﹑重金屬﹑霉菌及毒素﹑各種有害物質限量標準,並對大陸及海外影響較大中藥中毒事件進行專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