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吊橋而居 的人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1月29日訊】或許是姓名都有木,或許是老天爺冥冥之中便已安排好的,林枝木的一生便和承建吊橋結緣,五十餘年來,「逐吊橋而居」走遍山林,全台灣近五百座吊橋,有兩百餘座是出自他的雙手,但卻從未落款或題字,一生默默的付出,連臨終前都還掛念他的老本行「吊橋」。

  有「台灣吊橋大王」之譽的林枝木老先生,二十二日晚間去世,享年七十四歲,一輩子跨河築橋,溝通兩地交通,為山區帶來便利,讓兩地居民情感緊密聯繫,他走的相當安詳,卻留給後人無限的懷念與哀思。

  民國十九年出生於南投縣草屯鎮溪洲鄉下的林枝木,三歲時母親汪吟因病過世,早年失恃的他,在困阨環境中成長,反而孕育不畏艱難、勤勞、堅毅的個性,小學畢業後,考取草屯高等科初中部,修業兩年,以不錯成績考取日本大阪中學,因家庭經濟拮据和二次世界大戰,而放棄升學機會。

  求學不成,林枝木因緣際會的跟隨吊橋師傅黃石英、林萬科學習建造吊橋技術,當學徒時期,不僅沒有薪水可拿,還要幹最重的粗活,曾因一個鐵環鎖得不夠密合,被師傅狠搥後腦勺,也因師傅的嚴格要求,造就他對工作的堅持。

  現任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副館長的林枝木長子林金田以「一個以鋼織錦的人」來形容他的父親,他回憶起民國六十年間,建築業最景氣時,許多人勸父親改行蓋房子,賺錢容易較有發展,可是父親卻始終不改初衷,堅持老本行承建吊橋,父親認為舖橋造路,除可以解決人類的交通問題,更可為社會帶來便捷文明,人生在世不一定要賺很多錢,只要日子過得有意義、快樂就足夠。

  就是這樣的堅持與默默付出的傻勁,林枝木承建全台二分之一的吊橋時,除了承載力量的鋼繩留下他的汗水外,林枝木從不落款或題字。

  由於林枝木終身以承建吊橋為職志,而吊橋的工作又多在偏僻山林間,加上太太也跟著工作,以致林枝木對家庭的照顧自然疏忽許多,長子林金田因小時候隨著父親到處「逐吊橋而居」,在居無定所下,八歲才入小學,照顧林金田的工作便落在姐姐和外婆的身上。

  若想看父親,便得利用假日翻山越嶺到工地,才能全家團聚,而這樣的畫面,因林枝木對於工作的熱愛和堅持,升格至阿公輩時,一樣在山林間承造吊橋,孫子想阿公,還是到山林裡。

  出身於吊橋世家,對於父親因工作而疏忽親子相處,林金田從未有怨言,反而和吊橋產生一份濃密的情感,因為工作關係,讓他對於逐漸凋零的吊橋事業關切,翻閱文獻卻驚覺台灣吊橋文獻竟相當欠缺,因而投入全台吊橋調查,並透過父親林枝木的口述,於八十年間完成國內第一本吊橋史。

  林金田說,台灣因地形狹窄、溪流湍急,而吊橋的承建常是在兩個懸崖絕壁中,底下又是深淵山谷,建造吊橋最困難的部分就是主索施吊,透過會游泳的工人,身上綁著繩索或用手拉著母鋼索,游到對岸,再將鋼繩掛在水泥柱上,過程中不慎失手,工人隨時會被鋼索打到而有生命危險。

  主索固定後,走鋼索的戲碼才要上演,由於鋼索位在數十、近百公尺高空中,鋼索上的工作平台常因刮風而不斷擺盪,若不夠膽大心細,或有懼高症者,恐怕早已手腳發軟。

  林枝木過去接受訪問時常開玩笑的說,馬戲團的表演師走在鋼索上表演特技,常贏得如雷的掌聲,而吊橋工人在鋼索上「高來高去」,永遠得不到觀眾的喝采,如果不是堅持這份工作與執著,誰願意從事這種又苦又危險的夕陽行業。

  林金田指出,承造吊橋確實是一項艱苦的工作,且要有過人的膽識,更要承受長期日曬雨淋和拋家棄子的孤寂,這樣的工作,已無人肯學,所以早年林枝木承造吊橋的老班底有三、四十人,可是林枝木八十八年中風後,班底已漸離去,這樣的夕陽行業,在無人肯學習下,早晚會在台灣消失。

  對於林枝木來說,一生致力於吊橋工作,最欣慰的是民國四十八年間,在承造桃園縣復興鄉巴陵吊橋時,以工人的身分在工地接受蔣中正的召見。

而承包建造的第一座吊橋為南投縣信義鄉神木吊橋,做過最長的吊橋是草屯雙十吊橋,全長三百六十公尺,生平最後承造的吊橋為彰化縣八卦山華陽吊橋。

另外台北縣烏來吊橋、台東縣初鹿吊橋、太麻里吊橋、苗栗縣虎山吊橋、花蓮縣太魯閣吊橋、台南縣曾文水庫吊橋、屏東縣山地門吊橋、南投縣的廬山吊橋、台中縣的達見吊橋、青山吊橋等都是林枝木承造。

  林枝木承造吊橋的過往,正是一部台灣吊橋史,早期吊橋的興建,主要是為了聯繫山區交通,方便農產品運輸,晚近吊橋的興建則以觀光旅遊為主,吊橋大王的故事不僅國內有名,日本NHK電視台、熊本日日新聞、日本東京新聞報導等國際媒體,也曾予以報導。

  詩人寶釵對於林枝木畢生承造吊橋的故事,寫下這樣的詩句「曾經創造無數足跡相遇以及愛的傳奇,當足跡漸杳,橋也老了,還是有人會紛沓地記得吧!多難的人間,走向你和我必須有的一座橋」,老先生雖然走了,他畢生對這塊土地的貢獻,卻永遠長存人們的記憶中。(//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布卡山野溪溫泉
旅館員工透露 他們在房間裡不做這些事
【攝影天地】可愛的麻雀
野柳地質搜奇 奇岩怪石讓你大開眼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