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報導華府與北京試探貿易底線

標籤:

【大紀元11月29日訊】(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二十八日專電)華府與北京之間的言語交鋒似乎顯示雙方陷入貿易戰爭。紐約時報的報導指出,其實言辭比行動激烈,似乎雙方政府的做法都更著眼於讓本地的選民及支持者滿意,並不真想撩起戰端。

據中央社11月29日報導,報導指出,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兩週內將抵達華盛頓訪問,而中國與美國的貿易關係正陷入類似八零年代美國與日本間的情況。當時東京和華府之間幾乎所有的事都發生小摩擦,包括汽車、稻米和棒球的球棒,不過,雙方在戰略及財政問題方面的合作卻不曾稍歇。

中國和美國之間也是一樣,雖然因為企業界對於中國大陸對美產品輸出增加感到不滿而產生經濟方面的齟齬,雙方今年還共同致力於阻止北韓發展核武的計劃及反制恐怖主義在亞洲的擴張。

報導指出,美國商務部對自中國大陸進口的紡織品設限,對鐵管接頭加徵進口稅,到目前為止,這些產品只佔中國大陸對美輸出總值不到百分之一。美國主管市場通路及規範的貿易次卿拉許指出,雙方貿易量如此龐大,彼此之間難免有摩擦,卻絕對算不上是貿易戰爭。

報導指出,北京方面的反應其實也相當克制。北京並沒有對美國產品施加報復性的關稅。官方的聲明是引述層級不高的官員的批評,這和高層最近公開要求美國多使點力勸阻台灣不可脫離中國大陸獨立的情況,可是截然不同。

企業界人士看華府與北京間的貿易齟齬,認為在中國大陸經濟和出口快速成長的情況下,這是很自然的發展。高盛公司最近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大陸的經濟產值在四十年內會趕上美國。聯邦快遞 (FedEx)公司亞太地區的總裁康寧漢則指出,在權力轉移及中國再冒出頭的過程中,未來二十年裡,貿易糾紛會是經常發生的問題。

報導也引述一位香港大學的學者,指出中國官員無意掀起與美國間的貿易戰爭,而他們憤怒的言辭也只不過是想阻止美國掀起貿易戰。中國大陸對美輸出是它自美國進口的六倍,如果讓這個最大的客戶疏遠了,可就太冒險了。

一位與中國當局關係密切的中國經濟學者就指出,美國採取的行動讓中國官員必須在人民面前表態,顯示他們並不會輕易地被擺弄。

這位經濟學者表示,如果美國在中國大陸人民眼中是只顧本身利益且並不真正實施自由貿易,中國領導人若開放中國大陸市場給美國產品,可能他們會面臨嚴重的信譽問題。

報導指出,目前對於中國大陸出口實力感到威脅的,不只是美國,歐洲和日本與北京之間也有不少貿易糾紛。

中國大陸的出口在過去十年裡幾乎翻了五倍。在八零年代,日本和南韓也遭到美國及歐洲的批評,當時日本的出口只不過成長了一倍,而南韓則是四倍。目前國際上對於中國大陸的反制,比起當年對日本緩和,因為許多跨國大企業都已涉足中國大陸,當然不會冒險攻擊中國大陸的領導人,影響他們在這個快速成長市場已經佔有的一席之地。他們也就不會因市場的問題積極地向其國會遊說,或是向政府施壓。

報導引述一個消費者團體公眾 (Public Citizen)主席克蕾布克的評論指出,對於中國大陸產品的問題,一直都沒有任何夠規模的公司出面予以重擊。在八零年代,底特律的汽車公司會積極地推動限制日本車進口,現在這些大汽車製造商並不在意,一方面因為中國大陸汽車出口仍有限,再則,對他們而言,中國大陸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市場。

報導指出,對於全球經濟而言,中國大陸引發的更大的挑戰可能是就業市場的問題|如何讓中國大陸十三億人口共享繁榮,同時卻不致造成其他國家過度資產及工作機會的外移。許多經濟學家都指出,在印度的經濟也急速成長的同時,這兩個人口佔全球人口五分之二的國家的富足基礎如果是建立在對富裕國家的出口上,難免對全球貿易體系造成緊繃的情況。萬一中國大陸的財政問題讓它無法如預期般運轉,全球貿易的穩定成長定然會陷入危急。

多數跨國企業的負責人目前仍認為中國大陸的經濟應該可以持續成長。瑞士最大的企業諾華 (Novartis)藥廠的董事長瓦斯拉就認為,中國大陸已經成為全球的製造中心。他同時表示,他不確定美國和其他國家將來對於這樣的發展會不會感到懊惱。(//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財經簡訊(03年11月24日)
中國將就美征收電視關稅進行交涉
中國擴大打壓 台代表團力抗
溫家寳訪美 美与胡溫加快溝通 江頻出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