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新加坡商家重諾守信在中國易受傷害

標籤:

【大紀元11月25日訊】(中央社記者吳顯申新加坡二十五日專電)根據一項針對在中國大陸做生意的新加坡中小型企業所進行的調查,新加坡商家在中國大陸享有很好的商業聲譽。但是他們也因為「重承諾,守信用」和「過於自信」的作風,容易被合作的對方利用和疏忽大意,成為在中國市場上「容易受傷」的一群人。

據中央社11月25日報導,這是新加坡管理學院委托Straits Knowledge顧問公司所進行的《中國經商所面臨的挑戰──新加坡中小型企業個案調查》中所得出的一個結論。十九位在中國有經商經驗的企業家和經理在調查中談論到他們公司在中國大陸所面臨的情況。

調查還發現:

──新加坡中小型企業在進入中國大陸時,最重視的是市場策略 (strategy);其次是文化和環境;而人員和法規條例等事宜的關注程度較低。

據<<聯合早報>>披露,負責調查研究的藍柏(Patrick Lambe)說,新加坡商家在中國做生意最普遍的一個問題是,他們對中國業務的期望遠遠大於他們所得到的,這使得他們有受挫的感覺。但總的來講,成功的案例還是多於失敗的。

他指出,許多新加坡人聽得懂華語,卻對中國的文化和語文更深一層的意思沒有透徹的去理解,他們以為自己聽懂了,但實際卻不是如此,導致生意出現許多波折。

他認為,東方國家,例如中國、南韓和日本,是屬於「高情景文化(high context culture)」,這種文化要求商家對四周環境、政策、人事等有更敏感的關注,包括同供應商、合作伙伴、雇員等各個方面,去建立良好的人事互動關係。

他說,如果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中要想了解市場的真實面貌,就需要在那裡待上一段日子,而不是依靠簡單的市場調查所取得的數據信息。新加坡商家對這點是相當清楚的,特別是中小型企業的老板,他們通過人脈接觸所得到的信息更真實,也更節省成本。

藍柏說,歐美那些具有實力的企業,在中國市場虧的錢,肯定要比新加坡還要多。無論怎樣,新加坡還是要比歐美企業更了解中國,特別是中小型私人企業老板,「因為是他們自己的錢,他們投資更為謹慎,也更懂得珍惜失敗後獲得的教訓。」,而中國也更樂於接受對他們來講,壓力不是那麼大的新加坡公司。

他表示,雖然新加坡公司小,但有它的用處。新加坡中小型企業能夠很好的遊走於跨國企業和中國市場之間,雖然「中間人」這個角色的競爭行列中,還有台灣和香港商人、東南亞華人和海外學成的中國人;但是,新加坡仍然擁有較高的「守信用,重承諾」的商業信譽。(//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新加坡高球比洞賽  古森一桿賺進十一萬美元
APEC登革熱流行區域合作研討會 在高雄登場
鳳飛飛演唱會圓滿落幕  給自己打八十分
新加坡第三季經濟成長較去年增長1.7%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