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17日訊】大武崙是扼守台灣基隆港口西側的重要據點,西元1840年的中英鴉片戰爭及光緒十西元1884年的中法戰爭時,清廷曾派兵駐防,創建年代約在清光緒年間,但據其構造及設計特色來看,應為日據時期所改建。
大武崙砲台規模宏大樸實,保存完整,現在雖然失去軍事用途,卻仍保存著豐富的歷史價值,先人披荊斬棘、捍衛國土的精神值得後人景仰,現被列為國家第二級古蹟。大武崙砲台因位處基隆郊區偏遠山上,沒有交通工具直接抵達,所以未被破壞,迄今保存良好。往情人湖方向步行約半小時到達情人湖風景區,繼續沿山路大約二十分鐘腳程即到達大武崙砲台。
砲台區的結構:砲台四周設置石垣,內部可區分為入口通道,營房及炮盤區三區,入口通道窄小,有利於防禦,營房有房舍及山洞兩種類型,以平時和戰時之用,炮盤區已一條峽谷形的通道相連,每個炮座以兩台大砲為一組,分至左右,中間鑿地下室作為儲彈之用,砲台的主要射角包含基隆港口的東北、北、西北三個方向,另外在砲台北端有一觀測台,作為戰時觀察目標物之用,整個砲台區被樹木所圍繞著,十分隱密,而且居高臨下,下面海岸線一覽無疑,是一處最佳防守和觀測點,從這些進步的設備,可知大武崙砲台的軍事設施已經很完善了。
砲台區的相關設施:
(1)營房:一種為石磚建造,作為倉儲及兵員駐紮之用,結構較脆弱,大部分已遭炸燬,可見當時戰況激烈,一種建在山壁上,壁體為磚牆,頂為水泥拱形,上覆有土丘,結構隱密堅固,為營房區最主要的建築物,內部分成三間營舍,作為指揮所及寢室使用。
(2)炮盤區:共設四門炮座,方形凹槽為炮基座,散形凹槽為輪軌護座,三面子牆個有三個儲彈孔,作為放置炸彈用。
(3)彈藥庫:炮盤區共有三座彈藥庫,每座彈藥庫入口內,設有一道牆作為屏障,以避免炸彈碎片直接射入。
(4)觀測台:看似一口井,成圓形狀,直徑約為1.5公尺,深1.5公尺,由岩石堆築而成,作為掩護觀測及敵情寮望之用。
(5)稜堡:有南、北、東三處,位於子牆前,寬約6公尺,供步兵蹲於子牆前以洋槍對敵軍射擊用。
(6)避彈壕:深1.8公尺,呈彎曲狀,位於稜堡之後,其兩端有石階通壕底,人立壕中可直接獲得掩蔽。
(7)蓄水池:共四口池子,其中三口一組在左,作為集水及沉澱用,然後較清澈的水流至右側獨立的一口池子儲存並供飲用。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