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廢棄工廠成為藝術搖籃

人氣 13
標籤:

【大紀元11月13日訊】 自由時報記者凌美雪/柏林報導
 「以大柏林地區來看,這裡的租金不算便宜,但藝術家們願意在這裡租工作室,最重要的原因是,當你不想被打擾時,關起門來沒有人可以找到你。」長駐紡織廠藝術中心的馬立說,「但當你覺得需要交流與分享時,六十個藝術家鄰居住在這裡,很容易找到人串門子。」。

 德國統一之後,大柏林地區的舊東柏林區域到處可見廢棄工廠,這棟位於河畔的舊修車廠便是其一。舊工廠被私人購買,並把其中大廣場部分,改建為流行或地下樂團表演的大廳堂。濱臨河岸的廠房,共四層樓高,五十幾個大房間,成為現在藝術家進駐的工作室。

 一九九六年時,第一位藝術家進駐,但因為廠房實在太破舊,開始的前兩年,進駐藝術家寥寥可數,即使現在所有房間都已租出去,還是可以看到原來破舊而簡陋的痕跡。每個房間大小不一,每月租金是以每平方公尺五點五歐元計,一般大約租用五十平方公尺,也有裝置藝術家因為作品較大的緣故,一次承租一百平方公尺以上的場地。

 藝術家的類型相當多元,繪畫、裝置、攝影、雕塑、多媒體、織品、流行設計等都可見。共同的特點都是新銳或未成名而具潛力的藝術家,部分來自柏林及德國其他城市,也有來自歐陸其他國家,甚至遠及中南美洲的藝術家。嚴格說來,這個多達六十個藝術家承租工作室的舊工廠,目前並沒有所謂的統籌經營者,只有像馬立及在工廠內經營畫廊的烏爾夫這批人籌組的協會,負責篩選前來承租的藝術家,以及雇用兩位媒體聯絡人,負責公關宣傳的工作。但大抵在此落腳的藝術家們來往關係都相當良好,也共同研商每年舉辦的主題活動內容。

 關於藝術工廠成為目前柏林最受注目的藝術家聚集創作地點,烏爾夫說,柏林市政府贊助的駐村藝術家單位叫BBK,藝術工廠則是百分之百的私人單位,藝術家支付租金在此創作,必須自己想辦法找代售作品的畫廊,維持生活的壓力不小,還好這裡的藝術家們都還滿爭氣的,有越來越多人被傳媒注意與報導,另外還有一家天然氣公司表示願意提供資金購買此地藝術家作品。

 藝術家喜歡在此承租工作室,還有個原因是不需要每年訂契約,擔心被迫搬遷。如果願意,一次契約最久可長達八年的時間,如此一來,進行大型裝置藝術作品或有大型計畫的人,就可放心創作。不過,烏爾夫表示,租約中有一附帶條件是,藝術家必須把這裡當真正創作的地方,如果只當是柏林市郊的「倉庫」,他們有權要求該藝術家搬離。很少藝術家待半年或一年就離開,大部分離開的藝術家都是因為成名了,有更優渥的條件租用更好的場地,而一旦房子空出來,也很快就有人遞補空缺。目前,藝術工廠依舊是柏林最大的聚集藝術村典範。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國際反腐敗組織:中國腐敗惡化
怎樣克服“消費遺憾”心理
到柏林看公共建築﹙一﹚
到柏林看公共建築﹙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