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隨筆 先王穆穆

史珂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0月29日訊】穆穆的意思就是壯麗莊嚴、恭敬肅穆的意思。《尚書》、《詩經》和《易經》裏面的上古語言,盡管開頭學習的時候十分古奧艱深,可是一旦熟習之後,立刻就感覺到了古代先民們那純淨明亮的思想。而且古文的言簡意賅來自他們簡單卻深刻的內涵,比如《尚書》第一篇《堯典》,講述帝堯的故事及思想,品評堯的第一句是“欽明文思安安”,第一次讀這句話時,一略而過,細讀注解的時候,才知道這幾乎每一個字有一個獨立的完整的意思。欽:敬佩、恭敬的心態、舉止,即包括思想又包括行為。明:明察別人的思想行為,明智於自己的思想行為、自己的思想舉措顯明於人,明悟于上天的意願。文:能夠以天和地作為經和緯指導和約束自己治理天下,把天下管理得井井有條;注重並彰顯于道德。思:包容,心懷天下,無所不包。安安:溫和寬容,從容不迫。

原來,這裏古人所說的每一個字,都涵蓋了一個人的方方面面,比如這個“欽”,正是因為帝堯的每一個方面都能體現出“欽”,不論是思想還是行動,所以,反而不用說思想也欽,行為也欽,對神靈也欽,對百官對百姓對親族也欽,因為他都能夠“欽”,所以就一個“欽”字全都包括了。簡單不是單調,反而是貫穿了一切。怪不得古文這麽言簡意賅,道理竟然是在這裏。

因此,這裏也給自己的文章起了這麽一個古色古香的標題。意思是,上古中古時代的君王,特別是上古時代的,並非我們所被灌輸的那種獨裁武斷,他們大多都以修身養德、弘揚道德為根本,恭敬肅穆地聆聽天啟,莊嚴神聖地執行上天的意願。為什麽這麽強調道德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如果沒有足夠的道德而做了君王的人,是根本聽不懂也看不到天意的。

非但帝王需要有大德,委任官員也完全根據道德。根據《尚書‧臯陶謨》記載,帝舜的大臣臯陶和大禹討論政務,臯陶提到了根據具備九種道德的多少來衡量和任命官員,且至少具備三種道德才可以為官。看得出來,那個時候是惟德是舉,並非惟才是舉。為官沒有足夠的道德,就不能勝任體察民心的重任,不能替君王體察天意。君王本來視自己的臣子為股肱耳目,任用缺德之輩豈不是腿瘸臂殘耳聾目眇,自殘肢體!

為什麽這麽慎重地對待民眾治理的問題呢?原來先王們是有著更重大使命的。《尚書‧立政》周公旦告誡周成王的話中提到,“相我受民,和我庶獄庶慎。……我則未惟成德之彥,以我受民。”大意是:治理我們從上天那裏接受來的民眾,處理各種案件和各種禁戒事務。……如果這樣去做,我們就始終會有盛德之士來治理我們從上天那裏接受來的民眾。也就是說,當時的君王們都知道,世上的民眾都是上天那裏派遣來的,都是有目的而來的,自己只不過是代替上天來行使管理的權力,民眾們很大程度上並不屬於自己。那麽他們怎麽能不恭敬肅穆地聆聽天啟呢!

過去都是以道德教化民眾,這一點和今天是完全相反的。對于管理、治理等概念,古人和我們的觀念也沒有任何共鳴的。管:管子,疏通、暢導。治:築台阻水的意思。理:紋理、紋路,按照事物本身的紋理、層次使之井井有條。這裏並沒有今天那種整治收拾、欺騙恐嚇老百姓的意思。

那時不是也有夏桀商紂這樣的昏暴君主嗎?他們沒有道德,上天怎麽會讓他們作了王呢?桀和紂都是根據其劣行給的貶謚。《尚書‧多士》、《尚書‧多方》等記載,上天讓他們登位,給他們安排了建功立業的使命,可是他們違背了,並且殘暴百姓,終于百姓的怨恨直衝天庭,上天給了紂王五年時間悔改,可是他不思悔改,最後招致連綿天災和國滅。《尚書‧西伯戡黎》記載,當賢臣祖伊看到周文王文德武功,知道商命已絕,就嚴辭告誡紂王,並說不是上天先王不保佑我們,實在是因為你暴虐荒誕自絕其命。紂王晃晃腦袋:嗚呼!我的命不是上天早就安排好了的嗎?意思是自己雖然作惡多端,可是一直都沒受到天懲,那我的作惡多端是上天安排的嘍!那帳怎麽能算在我頭上呢?祖伊說:天哪!你都已經罪惡滔天了,居然還把臟水往別人身上潑,居然把責任推給上天。你就等著身死國滅吧!

天命無常,惟德是從。天無絕人之路,只有人自絕於天。觀今之中國流氓當政,侮辱天法、道德淪喪、廉恥盡失、人性全無,綿綿天災不正在同時發生嗎?如果繼續下去,接著會是什麽結果,那是顯而易見的。

【正見網】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