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2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我這一輩子堅持理想,希望對人類有所貢獻。」手持銀針三十多年,中國醫藥大學教授、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林昭庚,一生致力中西醫學整合,不但將台灣的針灸醫學科學化,更以精湛的醫術使其揚名國際。近日更獲得陳水扁總統明令褒揚,獲頒匾額。
一九八○年,林昭庚以針灸配合外科手術,治癒沙烏地阿拉伯政府高層痼疾,榮獲沙國最高榮譽「金袍獎」,一九八九年榮登美國歷史保留協會「世界名人錄」,一九九○年榮獲中美洲薩爾瓦多共和國總統頒贈「學術貢獻獎」,一九九一年榮登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國際學人名錄」,被喻為「針刺安全深度之父」。
林昭庚在一九七九年自中國醫藥學院畢業,取得中、西醫執照後到台北榮總擔任針灸住院醫師,因為當時針灸不當導致氣胸的案例在各地時有所聞,又有感於古籍相關記載紛雜、欠精確,於是展開透過屍體解剖與電腦斷層掃描術,探討針刺安全深度的開創性研究。
回想起那段終日與屍體為伍的日子,望著雙手疑因感染屍毒而全數潰爛的指甲,林昭庚心中百感交集。當年林醫師在台北榮總病理解剖室,七年間,日日夜夜面對八十多具屍體,用解剖刀劃開表皮,取出內臟,接著在危險部位穴位,下針測量安全深度,之後還得得把內臟移入,縫合屍體,過程繁瑣勞累,但他不以為苦,幾乎廢寢忘食。
數年後,他又以電腦斷層掃描,測量胸背部所有經穴的安全深度,為不同年齡、身高、體重、性別,統計出客觀的針刺安全深度標準,這篇擲地有聲的論文,讓他成為台灣首位中醫針灸博士,歷時十二年的針刺安全深度研究,使針灸更有科學根據,安全性大幅提升,深具臨床價值,為國際所肯定,他的著作也成為全球從事針灸醫學者的重要範本。
林昭庚認為:「醫,無分中西。」因為有感於中醫在早期常被外界斥為不科學,他投入針刺安全深度研究,過去醫界中西壁壘分明,近年來各項整合漸興,但兩造思維理哲仍存差異,要進一步對話,需要共同「語言」。
「中西醫病名對照大辭典」的構想應運而生,林昭庚強烈的使命感,讓他向這部史無前例的鉅作挑戰。一九九二年,他召集中西醫師著手編書,歷時九年完成,全書五大冊,書中引用四百九十五部中醫藥文獻、七十五本西醫文獻,收錄八百六十四種疾病,以國際疾病分類代碼為目,納入中西相關文獻,打破傳統與現代醫學藩籬,獲國際醫界高度肯定,世界各大圖書館紛紛納入收藏。
編書過程障礙重重,林昭庚面臨前所未有的挫折與挑戰,光是收集文獻的難度就超乎想像,九年間,前後換了五批人馬,中途經濟頓失奧援,他只好自掏腰包,紛至沓來的壓力,讓他健康亮起紅燈,幾乎被迫放棄,在沒有人看好的情況下,他咬牙苦撐,最後還是做到了。
林昭庚走上懸壺濟世之路,一走就快四十年,生平獲得的各項「第一」已難細數,這次能獲總統贈匾,更被林昭庚視為無上榮耀,因為歷年來同受褒揚者,多是已故且貢獻卓著,在世獲褒者如鳳毛麟角。
種種成就都是林昭庚當初始料未及的,父親曾對他說:「踮腳尖才拿得到的,就不要去拿。」這句話深深影響著他,提醒他一路走來,時時腳踏實地,在前往目標的過程中,不計成敗,只盡全力,因為他深信:「只要凡事盡其在我,成功自在眼前。」(//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