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2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趙靜瑜╱台北報導
經過兩天,由文建會與中央大學中文系主辦的「柏楊文學史學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昨天落幕。兩天出席的人數並不多,但研討會本身就柏楊監獄文學、史學及人權等各種面向作出切面,在台灣是第一次,深具意義。
在最後一場座談會上,包括文建會主委陳郁秀以及文化總會秘書長蘇進強都特別到場致詞,陳郁秀說,柏楊是她的精神導師,受他作品啟發甚深,「後來盧修一坐牢,我去問柏楊該怎麼辦?柏楊說,一個政治犯怎麼會娶個政治白痴,這是我聽過對我們婚姻所下的絕妙註腳。」陳郁秀說,研討會上有人踴躍發言,希望柏老帶頭進行人權修憲,「但我希望柏老長命百歲,可以指引大家健康的態度跟方向,這種事情還是不要麻煩柏老。」
文化總會秘書長蘇進強則吐露小秘密,人權教育基金會給了柏楊一個外號「英明的領袖」,「柏老讓亞洲第一座人權紀念碑得以在台灣完成,柏老也說,如果天安門可以塑造一座紀念碑,人權至上,兩岸就不會有統獨問題。」蘇進強說,這實在是主要關鍵。蘇進強說,他是鄉下喜歡文藝的少年,透過柏楊的創作,「我們對於社會有一些理解與反省,原來當時的政府就是聞錯則怒的政府。」蘇進強強調,柏老的文章就是有感染力,直到他入伍,偷偷在棉被裡傳閱的也是被當成禁書的柏楊著作,「人權教育,就是我們的共通點。」蘇進強深信,從柏老文本就可以爬梳台灣社會的各種脈絡,不容輕忽。
兩天都坐在台下的柏楊,昨天感觸甚深,一下子覺得自己「有點飄飄然」,時又遙想過去,他說他雖然寫了將近兩千萬字,「只有詩,讓我感傷。」柏楊說在他的文學閱讀裡,古典詩是他最熟悉的格局,「我讀《唐詩三百首》長大,讀傳統詩的時間遠超過現代詩,我讀《列傳》,很多英雄也都死於冤獄,這些生命,都讓我在獄中,可以不去想窗外的世界。」
柏楊在最後也回應有研究者提問,日前呂副總統說邱茂男在美麗島事件頻頻發抖,問柏楊「害怕」的意義,柏楊說,「一個不害怕的人是不存在的,只是有些人藏之於心,有些人表現出來。」柏楊並沒有正面回應自己當年在牢獄中害怕的經驗,他淡然表示,「如果歷史要重來,我不願意再來一遍。」對於創作,柏楊自比《伊索寓言》的青蛙,「有外力推進,我就創作。」
柏楊也特別感謝導演李行,願意將他的小說化成影像,「我的小說像論文,總想提醒大家想些什麼,但是這種小說誰要看呢?」事業夥伴王榮文也慨言,柏楊小說只可能活在台灣文學館當中,在一般的出版市場上,的確很辛苦,但是透過影像,透過戲劇,就了解柏楊以及他所經歷過的台灣民主社會發展的年代。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