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与時尚藝術并進 戲劇演出季高分交卷

標籤:

【大紀元10月19日訊】10月10日,愛爾蘭大型舞劇《大河之舞》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演出。 在首都文化演出市場上,《大河之舞》几乎創造了一個奇跡:距离首演還有兩周,原定的6場演出近5万張門票已銷售一空。后來為滿足觀眾需求又決定加演兩場,但門票也在短短48小時內被搶購一空。《大河之舞》這場由踢踏舞、西班牙弗拉明戈舞、古典芭蕾与現代舞蹈精髓共同完成的精彩舞蹈作品征服了中國觀眾。

  社會与經濟效益雙贏 

  據中華网10月15日報道﹐經歷了丰富多彩的18天,北京市民從23台演出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北京作為文化都市的魅力,感受到北京文化市場的繁榮,更感受到不同風格和形式的戲劇給觀眾帶來的藝術感染力。這18天里,話劇、歌劇、舞劇、木偶戲、中國戲曲等多种藝術形式綻放异彩,而僅中國戲曲就有京劇、昆曲、越劇、黃梅戲、豫劇等眾多劇种爭奇斗艷。200多万人次觀看演出,演出中古典、現代、民族与西洋樣樣精彩,組成了一股戲劇潮,在北京舞台上形成了極其強烈的關注焦點。

  ■社會效益与經濟效益雙贏

  近年來,各种所有制的演出公司不斷興起,戲劇演出也逐漸走入市場化,外來藝術不斷丰富北京的舞台,廣大的市民也有了更多看戲的理由,也有了更多選擇的机會。首屆北京國際戲劇演出季的成功舉辦,則是近几年北京文化演出事業不斷發展的一個縮影。

  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無論是對于演出主辦者還是觀眾,都是一個理想的結果。開幕式演出的大型景觀歌劇《阿依達》以其豪華的陣容和宏大的場面,不僅引起了廣大觀眾的關注,也引起了“現代汽車”等企業的濃厚興趣。而作為閉幕式的《大河之舞》,更是以其高質量高水准的演出,不僅贏得了几乎所有觀眾的口碑,意外加演兩場后演出依然爆滿。《大河之舞》不但贏得了強大的社會效益,也贏來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北京國際戲劇演出季中的社會效益与經濟效益的雙贏,為北京文化傳統的保存和發揚,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傳統与時尚并進

  北京國際戲劇演出季是傳統与時尚并進的戲劇季。一些傳統劇种在表演形式上都在尋求自身的發展,有的是在劇本選擇上回歸傳統,有的是在表演形式上吸收兄弟藝術的精華為己所用,但都是為了适應時代的需要,滿足現代觀眾的審美需求。無論是《張協狀元》表演形式的回歸,還是《長恨歌》中對戲曲音樂劇化的探索,都把吸引現代觀眾放在了第一位,而來自澳大利亞三位藝術家表演的《莎士比亞全集》,用現代的喜劇手段對莎翁名作進行大膽的改造,以高超的表演技巧,贏得了青年觀眾的青睞。

  如何在現代演出舞台保持和發揚藝術傳統,如何引進和借鑒外來藝術中最先進最時尚的表演方式,這是近年來文藝舞台一直探討的話題,北京國際戲劇演出季為中國觀眾和戲劇界打開了一扇窗。

  ■戲劇在競爭中發展

  應該說,競爭是藝術發展的必要環境,而北京國際戲劇演出季有意無意地將競爭机制引入北京舞台,古典与現代的競爭,同一劇目的競爭,不同藝術形式的競爭,競爭無時無處不在。

  在眾多競爭中,兩個版本的《趙氏孤儿》成為引人注目的話題。林兆華的《趙氏孤儿》以貴族气息感染著觀眾,從劇本到制作都對觀眾有一种類似大片的吸引力。而田沁鑫的《趙氏孤儿》則顯得与觀眾距离很近,對觀眾的沖擊和震撼就炸響在你眼前,一种撕裂的悲壯讓觀眾窒息。一出古典名劇經過兩個名導演,得到不同的戲劇效果,選擇在同一時間對抗,這在過去的北京戲劇舞台是不可能的。也只有今天這樣戲劇氛圍非常濃郁的舞台,才有這樣的藝術競爭机會。

  在北京國際戲劇演出季中,除了同劇目的競爭,還有同劇种的競爭,而在北京舞台旺季的節日期間,戲劇与其他藝術的競爭更說明戲劇的獨特魅力依然影響著北京觀眾。(//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外方要求苛刻《大河之舞》舞過來
追捧《大河之舞》 學踢踏舞最大年過七旬
電話打爆一票難求 《大河之舞》被迫加演
還未登台先受關注 舞王舞后細說大河之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