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三顆衛星各有所長未來以資料輸出國為傲

標籤:

【大紀元10月15日訊】(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十五日電) 中國大陸今天發射第一艘載人太空船神舟五號升空,台灣未發展發射酬載,但是在衛星系統上卻領先大陸許多,而且中華衛星一號已經在天上運轉四年多,今年底華衛二號再步上後塵,過兩年華衛三號尾隨,這三顆衛星各司其職,而且在科學成就上高過中國大陸,而且將以資料輸出大國為傲。

據中央社10月15日報導,國科會太空計畫室主任李羅權表示,中國大陸沒有科學衛星,台灣已成功發展了兩個,今年十二月十八日即將把華衛二號送上太空,李羅權說,這些衛星各有所長,而且是全球僅有,因此從衛星所獲得的遙測資料非常寶貴,可供全球科學界所使用,因此影響力非常大。

華衛一號是台灣第一枚低軌道的科學實驗衛星,主要的任務為科技研究。包括進行海洋水色照相、電離層電漿電動效應測量及使用Ka頻道的通訊實驗等三項科學及技術實驗。每天收集到的酬載測得資料,分送給中央大學、海洋大學、成功大學、清華大學及國內外研究機構從事科學實驗。

華衛一號於八十八年一月二十七日順利發射成功,其型態為六角柱形,重量395公斤,高2.1公尺,寬 1.1公尺,太陽能板伸展時達7.2公尺,任務時間為二至四年。華衛一號發射升空後,進入與赤道傾斜35度、距地球表面600公里的低軌道飛行。約97分鐘繞行地球一周。每天約六到七次對國內接收站傳輸所收集到的資料。

海洋水色照相儀用於海洋相關實驗資料,作為環境、漁業、工商業及學術界實用及理論研究的根據。電離層電漿電動效應儀的實驗在了解台灣周圍上空的電離層結構,以提供影響無線電通訊的重要訊息。通訊實驗酬載計畫包含Ka頻段低速率、高速率通訊實驗,並且將進一步做安全通訊實驗,以增強台灣通訊系統。

即將於今年底發射的華衛二號主要任務是獲得臺灣陸地及附近海域近實時 (near real-time)的衛星影像資料,以作為土地利用、農林規劃、環境監控、災害評估、科學研究、科學教育等相關民生與科學用途,並與通過的其他區域進行可能的國際合作。華衛二號除主要的遙測酬載外,同時也搭載高層大氣攝影儀等科學酬載儀器,作為太空科技研究與科學實驗的運用。

華衛二號主要為地球遙測應用衛星。重量約764公斤左右,形狀呈六角柱形,高2.4公尺,外徑約1.6公尺(太陽電能板未展開時),運轉軌道891公里高,與太陽同步軌道,每日通過台灣上空二次,遙測對地解析度是黑白影像2公尺,彩色影像8公尺,任務壽命在5年以上。

華衛三號是一個大型中美雙邊國際合作計畫,由雙方政府授權執行,我方為國家太空計畫室 (NSPO)與美方為美國大學大氣研究聯盟 (UCAR)共同合作執行,以建立全球大氣即時觀測網的先進技術發展計畫,又稱為「氣象、電離層及氣候之衛星星系觀測系統」。

這項計畫預定九十四年秋天一次發射六顆微衛星分佈於地球表面700到800公里高的不同軌道的太空中,組成低軌道微衛星系統來接收美國24顆全球定位衛星所發出的訊號。

華衛三號觀測範圍涵蓋全球大氣層及電離層,每天提供全球平均三千個點的輸入資料值,這些資料均勻分佈於全球上空,且約每九十分鐘可更新一次,不僅提供氣象預報更新的準確度,使氣象報告具有實際的效益外,系統亦可用於長時間的氣候變遷現象之研究、對電離層進行動態監測、進行全球太空天氣的預報和提供地球重力研究等相關科學研究,並與國外進行氣象觀測資料交流,提昇台灣在這方面的國際地位和重要性。

藉著華衛三號計畫的合作與執行,不僅可建立國內微衛星系統的規劃、設計、整合與測試、操作等能力,亦藉著技術移轉方式將衛星元件和相關的製造技術移轉至國內的製造廠商,以建立和提昇國內太空產業的製造根基。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蓋達二號首腦籲巴基斯坦人推翻穆夏拉夫
中國大陸十四名太空人抵達酒泉基地
印度科學家歡慶通訊衛星成功發射升空
2003年9月29日 簡要新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