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14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四日電)中國考古工作者對內蒙古額濟納旗漢代居延地區新出土的一批漢簡已整理完畢,這是七十多年來當地挖掘的第三批漢簡,目前累計發現的漢簡數目多達三萬多枚。
居延地區位於中國西北地區的額濟納河流域,南起甘肅省金塔縣毛目,北至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蘇古淖爾南端的宗間阿瑪,全長兩百五十公里,主要城址和重要遺存均位於額濟納河下游西至納林河、東到居延澤的寬約六十公里範圍之內。在這一區域內,目前發現有青銅時代遺址一處,不同時期城址十三座,墓葬區六處,漢代烽燧一百多座,西夏至元代廟宇、佛塔十多處,以及大片的屯田區和縱橫曲折的河渠遺存等,是世界著名的考古遺跡之一。
新華社今天報導,從一九九八年開始,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阿拉善盟博物館、額濟納旗文物所組成聯合考古隊,匯同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對內蒙古額濟納旗漢代居延遺址內十三處古城和烽燧遺址,進行測量,並對其中部分遺址試掘,發現了五百多枚漢簡。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謝桂華將新發現的額濟納漢簡的學術價值,歸結為四方面:
|從考古學上講,額濟納漢簡是繼上世紀一九三0年代首次出土一萬多枚居延漢簡,一九七0年代出土近兩萬枚居延新簡之後,居延漢簡的第三次考古發現,對今後大規模進行居延考古奠定基礎。
|從歷史學上講,額濟納漢簡和前兩批居延漢簡一樣,屬於西漢中期到東漢早期的遺物,內容包括皇帝詔書、律令以及各類簿籍,涉及兩漢政治、經濟、軍事、交通、民族關係、典章制度、社會生活等諸方面。尤其是王莽詔書殘簡和赦令冊書的發現,對研究新莽王朝的有重要價值。
|從簡牘學上講,額濟納漢簡形制上與前兩批漢簡基本相類,但也有許多新的發現,其中一件冊書編繩完好,對於瞭解中國古代簡冊制度提供了珍貴的實物。
|從文獻學上講,額濟納漢簡雖然絕大部分屬於行政文書檔案,但也有少量的字書、日書、醫方、歷譜等,特別珍貴的是發現了「田章」、「晏子」等典籍殘簡,可與傳世版本校勘。從二十世紀初開始,先後有許多海內外考古隊到居延地區考古調查、發掘,出土了包括漢簡在內的大量文物,引起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