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1月04日訊】1. 填公交赤字 明年地稅漲3.9% 逾十年最大漲幅(圖)
12月11日,經過長達6小時的辯論,市議會以22票贊成、3票反對批准了2025年市政預算,明年地稅將上漲3.9%,是2009年以後首次地稅漲幅超過3%,但相較加拿大其它大城市仍屬於低位。今年多倫多的地稅上漲了9.5%,埃德蒙頓8.9%,卡爾加里7.8%,溫哥華7.5%。2025年預算總額近67億元,包括約50億元的運營支出和約17億元的資本支出。大部分的市政服務可通過2.9%的地稅上漲來支持,但公交服務需要將公交稅上漲8%(相當於地稅上漲1%),這意味著城市房主明年平均需多繳納168元地稅。2025年預算對公交的投資創下了紀錄,明年OC Transpo的預算將上漲8,800萬元至8.56億元,除了上漲公交稅,還將明年的公交車票上調5%,各類票價也上調,並取消了部分車票折扣和免費乘車。
9月提交給市公交委員會的報告顯示,因為巴士和輕鐵乘客量下降,OC Transpo今年1至6月的預算缺口為2,510萬元,預計年底赤字將達3,250萬元。2025年的資金缺口預計為1.2億元,2026年1.31億元,2027年1.45億元,2028和2029年均為1.5億元。造成公交危機的一些因素是市府無法控制的,比如輕鐵一期和二期的長期財務計畫預計,2023年輕鐵乘客量將達到1.12億人次,但當年客流量僅為這個市府「可負擔水平」的57%——6,400萬人次。
為了填補巨額赤字,市長薩克利夫已要求上級政府在未來三年內每年撥款1.4億元支持首都的公共交通。市長還發起了獲得市議會全體支持的「渥太華公平」活動,要求聯邦政府提供一億元,作為過去五年代稅付款(Payment in lieu of Taxation,PILT)不足的補償;並要求聯邦對未來10年的PILT予以承諾。
在2025年公交預算中,市府預留了3,600萬元的金額,希望省府和聯邦政府能予以填補。如果沒有省級和聯邦級撥款,公交稅的漲幅或高達37%,相當於地稅增加7%。在12月公布的聯邦秋季財政報告中,沒有針對首都地區公交運營的任何撥款,只提到會在三年內投入3,160萬,用於研究加蒂諾-渥太華有軌電車項目渥太華部分的可行性。聯邦和魁省今年6月已達成協議,將投資1.635億用於該項目加蒂諾部分的規劃。但薩克利夫相信所需的公交撥款有望在明年初達成。
2. 延遲兩年多 輕鐵2號和4號線明年初將開通(圖)
輕鐵2號線北起Bayview站,南至Limebank站,全長19公里,途經16個社區和卡爾頓大學。4號線是2號線的支線,從South Keys站延伸至渥太華機場,在EY中心附近設有一站。兩條輕鐵線原定於2022年8月開通,但多次延期,考慮到輕鐵1號線倉促開通後問題不斷的前車之鑑,大多數人還是贊成市府謹慎行事。
從10月7日起,2號和4號線開始了14天的試運行,期間列車全面模擬客運服務,要求保持至少98.5%的準時率。這意味著列車在每個車站停留的時間不能超過三分鐘,並需在預定時間的30秒內出發。準時率根據14天試運行的滾動平均值計算,如果某一天的準時率等於或低於78%,試運行將重新開始。試運行的最終準時率達到了99.5%,但期間也發現了列車、信號和軌道方面的問題。試運行後進行了為期7天的「故障情景管理」測試,主要模擬一些開通後可能遇到的場景。
11月30日進行了開通彩排,工作人員及其家屬試乘了列車。12月6日,OC Transpo宣布,從明年1月6日起,2號和4號線將分三階段開通:第一階段每週五天運行,週一至週五,早6點至晚12點,為期至少兩週;第二階段每週六天運行,為期至少兩週;第三階段每週七天運行。在分階段啟動期間,輕鐵2號和4號線的平行巴士服務將保留。OC Transpo認為分階段開通,能更好地應對任何服務中斷。
3. 緩解庇護所壓力 市府擬建新接待中心 爭議大
聯邦政府的移民政策導致加拿大的大城市滯留了不少難民和尋求庇護者,目前他們佔渥太華緊急庇護所約60%的人口。市府不得不徵用社區中心來獲得額外的安置空間,這影響了市民正常的社區和休閒活動。市府因此決定建立「新移民接待中心」作為臨時安置場所。考慮到費用和用時,市府選擇了採用玻璃纖維絕緣材料和鋁製建築膜的Sprung結構(Sprung Structure)。每個Sprung結構佔地約3萬平方英尺,可居住150名單身人士,這些人最多可住90天,因此一年可接待約600人。
市府首批選中了兩個地點。一個是靠近Nepean Sportsplex的Woodroffe大街1645號,另一個是位於Kanata South的Hearst路40號。市府將從Nepean先開始。消息公布後,兩個地點附近的居民舉行了多次集會抗議。有人反對在那裡建造接待中心;有人認為市府的決定缺乏透明度和公眾諮詢;但也有人對此舉表示歡迎。市府回應,Sprung結構是本市更大規模住房和無家可歸者計畫的一部分,目前只打算將其用作接待中心三年,考慮到其使用壽命很長,日後會以多種方式加以重用,如轉換成匹克球場地、社區中心和圖書館等。
4. 本市兩教育局參與起訴社媒(圖)
3月27日,渥太華-卡爾頓地區教育局、多倫多教育局、多倫多天主教教育局和皮爾區教育局,向安省高等法院提交了4份獨立的索賠聲明,起訴三家社媒公司使用「剝削性商業行為」,以犧牲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福祉為代價,來「實現利潤最大化」,這迫使校方投入大量資源,包括人員、時間、資金和關注,以應對社媒產品引起的日益嚴重的危機。四教育局共索賠約45億元,並要求對方重新設計他們的產品。這三家公司是:臉書和Instagram的母公司Meta Platforms Inc.、抖音的所有者字節跳動、SnapChat的母公司Snap Inc.
5月29日,安省又有五家教育局和兩所私立學校加入到該集體訴訟中,索賠額升至71億元。五家教育局是:渥太華天主教教育局、Dufferin-Peel天主教教育局、約克區天主教教育局、Trillium Lakeland教育局和尼亞加拉地區教育局。兩所私校是:位於密西沙加的Holy Name of Mary College School和北約克的Eitz Chaim。教育局對社媒公司的訴訟,在加拿大屬於首例。不少法律界人士認為,整個過程需要多年,眾多專家會參與,涉及海量文檔和大量金錢,還需面對重大法律挑戰。
5. 巴黑文發生大規模殺人案
3月6日,巴黑文(Barrhaven)發生殺人案,六人不幸遇難,其中五人是35歲的母親和她分別年僅7歲、4歲、3歲和剛出生兩個月的一子三女。19歲的兇犯Febrio De-Zoysa,還試圖殺害下班回來的父親Dhanushka Wickramasinghe,幸未得逞。他被指控犯有六項一級謀殺罪和一項謀殺未遂罪。兇犯於2022年來到加拿大,曾短暫就讀於阿岡昆學院,後被2020年持工簽來加的Wickramasinghe好心收留,案發當晚兇犯和他們住在一起。
這是本市近代史上最嚴重的大規模殺戮事件,在死者的來源國斯里蘭卡也引起了很大關注。3月9日,由受害家庭平日參與活動的佛寺的住持主持了哀悼活動,Nepean省議員Lisa MacLeod、市長薩克利夫、Barrhaven East選區市議員Wilson Lo和市警察局長Eric Stubbs都參加了哀悼活動。當時受傷的父親因在醫院未能出席。5月26日,市長參加了渥太華競跑週末的全程馬拉松比賽,為唯一倖存的父親募款。後者在比賽的終點為市長戴上了獎牌,並感謝市長和渥太華居民給予自己的幫助。
6. 本市實行路邊限收三垃圾政策
為了延長本市垃圾填埋場的壽命,本市從9月30日起開始實施路邊限三垃圾的收集政策。一件垃圾可以是垃圾袋、140升容器或任何符合《固體廢物管理附例》中規定的尺寸和重量參數的大件物品。新政策分三階段進行:10月,所有垃圾均被收取,垃圾超額家庭會收到提示標籤;11月,留下一件未放在黃袋中的超額垃圾,以及提示標籤;12月,任何超額且未裝在黃袋中的垃圾都將被留下,並貼上違規標籤。市府還加強了對垃圾非法傾倒行為的監查。若將垃圾非法傾倒至公園垃圾箱中,罰款205元;在私人土地上非法傾倒,罰款300元;在公園內非法傾倒,最低罰款500元。
市府數據顯示,超過99%的家庭在新政策實施的前八週中,有六週時間垃圾不超過三件,但在新政策實施的第一周(9月30日至10月4日),有略低於2%的家庭垃圾超額。第三階段實施的第一周(12月2日至6日),超額家庭從11月最後一周的0.3%突增至1.04%,但之後的一周回落到0.61%。三垃圾政策實施後至12月中旬,市府已收到了1,264個垃圾非法傾倒舉報,但只開了一張罰單。
圖說:公務員回辦公室工作,被認為對振興市中心經濟有積極作用。(任僑生/大紀元)
7. 工會反對強令公務員現場辦公(圖)
9月9日,國庫局強制公務員現場辦公的政策生效。該政策要求聯邦核心服務的所有雇員每週至少回辦公室三天,管理層至少四天,涉及全國逾28萬名雇員,並建議其它聯邦機構效仿。此舉遭到公務員四大工會——加拿大公共服務聯盟(PSAC)、加拿大公共服務專業協會(PIPSC)、加拿大專業雇員協會(CAPE)和聯邦財務公務員工會(ACFO)的聯手反對。
在2023年PSAC大罷工結束後,工會曾告訴會員,不再需要遵守「一刀切」的混合工作模式。工會和聯邦在協議書中承諾,成立一個聯合協商委員會來審查政府關於遠程工作的指令,但三天現場辦公的政策違背了這些承諾,且未與工會協商。PSAC為此展開了司法行動,要求對國庫局修正混合工作政策進行司法審查,並向聯邦公共部門勞資關係和就業局進行了投訴。8月底,聯邦法官宣布,允許此案進行充分聽證。
8. 市府聘夜間市長促經濟(圖)
6月初本市迎來了夜生活專員,俗稱「夜間市長」。Mathieu Grondin在蒙特利爾出生並長大,2017年創立了倡導改善蒙特利爾夜生活的非營利組織MTL 24/24。他的職責是促進本市晚6點至早6點時段的經濟和夜生活,幫助首都擺脫「無趣小鎮」的刻板形象。根據市府數據,本市夜生活每年帶動約15億元的消費,這些消費主要來自本地人,其中16%來自遊客。
11月4日,Grondin成立了夜生活顧問委員會,其中的6個席位為經濟發展和文化組織保留,如市旅遊局;另外12個席位是義務服務的一般成員,任期兩年。該委員會每年召開至少4次會議,將就如何讓本地休閒區在夜間更安全,以及如何更好地宣傳本地夜生活景點等問題提供建議和反饋。12月,顧問委員會召開了首次會議,討論了市議會去年批准的「渥太華夜生活經濟行動計畫」,以及如何在線宣傳節慶活動等事項。
9. 食物銀行將大幅削減食物分發
2024年渥太華飢餓報告顯示,去年渥太華食物銀行及其相關機構的訪問量高達55.6萬人次,較2019年增加了90%。今年渥食物銀行的訪問量繼續以10-15%的速度逐月增加,10月更創下5萬人次的訪問量,是該機構創建40年以來最高的單月訪問量。去年本市有四分之一家庭面臨食物不足(food insecurity),高於2022年的七分之一。渥食物銀行37%的用戶是18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42%的訪客是單身成年人,另一個主要人群是在加拿大居住10年或以下的新來者。
渥食物銀行98%的資金來自捐贈,政府資助不足2%。渥食物銀行首席執行官Rachael Wilson稱,為了明年能保持可持續且公平的食物供應,不得不將食物分發削減20%至50%,結果會是「災難性的」。她呼籲,各級政府應認識到糧食不足的本質是一場危機,並以它所呈現的緊迫性來應對它。
10. 400年一遇 本市出現近全日食
當月亮運行至地球和太陽之間,會完全或部分遮擋太陽光,稱之為日食現象。全球平均每18個月會發生一次日全食,但對某個特定地區,平均需等待約400年。4月8日,渥太華的日食從下午2點11分35秒開始,至4點35分2秒結束,3點25分4秒達到近全日食(近99%),持續時間約2至3分鐘。由於日食發生的時間正值學生放學返家時段,本市四大教育局那天都宣布停課。
為安全觀看日食,天文愛好者需要購買符合ISO標準12312-2:2015的日食眼鏡,上面須有製造商的名字和地址。市公衛局稱,在無防護措施的情況下看太陽,或對視網膜造成暫時或永久性的損害。安省眼科醫師協會接報了100多宗與當天日全食有關的眼睛損傷病例,病例包括角膜發炎和日光性視網膜病變,魁省也接報了數十宗類似病例。
責任編輯: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