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欣視角】中共發導彈 加劇印太緊張局勢

人氣 229

【大紀元2024年09月27日訊】大家好,歡迎來到《新聞欣視角》,我是李欣。

今天焦點:聯合國大會習近平缺席,中共發洲際導彈!分析:恐嚇所有人,促小北約機制形成!中共重磅政策救市,未解中國經濟核心威脅,反洩露內部危機?投資者機會來了!

中共發洲際導彈 「恐嚇所有人」

中國週三在國際水域進行了一次罕見的洲際彈道導彈(ICBM)試射,這引發了許多鄰國抗議。中共的這次洲際飛彈發射是40多年來的首次,北京稱此次行動屬「例行性安排」,並非針對任何國家或目標。也說對「相關國家」發出了通知。

這次發射無疑加劇了印太地區的緊張局勢,引起鄰國的不滿。日本就表示沒有事先收到任何警告,日本、澳洲和新西蘭一同對此表達了擔憂。擔憂是外交上委婉的說法,其實是相當不滿和震驚了。

北京在週三宣布,當地時間上午08:44發射了一枚長程導彈。這枚導彈搭載了一枚假彈頭,並在指定區域著陸,而這個著陸的指定區域,據信是在南太平洋,這讓澳洲和新西蘭都感到了威脅。東京對北京的軍事擴張表達了「嚴重關切」。澳大利亞表示此行動「不穩定,增加了區域內誤判的風險」,並向北京尋求「解釋」。新西蘭則說這是一個「不受歡迎且令人擔憂的發展」。

由於射程達到美國夏威夷及本土,專家認為,解放軍此舉很不尋常,顯示隨著中國核武力量的發展及現代化,對試驗的要求可能也在提高。美國國防部發言人證實,中國在試射前其實通知了美方。美國國防部副發言人辛格(Sabrina Singh)在週三的記者會上說:「這是朝著減少誤解和誤判風險的方向邁出的正確一步。」但同時表示,期待中國針對彈道飛彈和太空火箭等發射行動明訂出一套更有規範的雙邊通知機制。

美國去年便曾警告稱中國已經擴充其核武庫,作為國防升級的一部分。而洲際彈道導彈的射程可超過5,500公里,讓中國的打擊範圍涵蓋美國本土和夏威夷州。五角大廈估計,中國擁有超過500枚可操作的核彈頭,其中約350枚為洲際彈道導彈。報告預測,到2030年,中國的核彈頭數量將超過1,000枚;而美國和俄羅斯各自表示擁有超過5,000枚核彈頭。

台灣的民進黨中國部批評,中國派遣軍機艦侵擾周邊國家還不夠,共軍發射洲際彈道飛彈,破壞全球和平穩定,完全就是「印太惡鄰」。台灣國防部表示,同步掌握共軍近期密集執行飛彈射擊等演訓活動,並適切應處。

中國國防部補充說,這次試射是「例行性安排」,屬於其「年度訓練」的一部分。不過,分析人士指出,中國上次在領土外測試洲際彈道導彈是在1980年代。過往中國通常會進行內部測試,之前曾將洲際彈道導彈發射到新疆的塔克拉瑪幹沙漠。所以這類測試對中國而言卻是非常特殊的,似乎顯示出中共戰略的變化。

韓國梨花女子大學國際關係教授萊夫-埃里克‧伊斯利(Leif-Eric Easley)向BBC強調「對華盛頓而言,訊息是,若直接介入台灣海峽的衝突,將使美國本土暴露於攻擊之下。」對於美國在亞洲的盟友來說,「這次挑釁性的測試……顯示了中國能夠同時在多個戰線作戰的能力。」

聯大開會 中共黨魁缺席

此時正值聯合國大會在紐約召開期間,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高級研究員德魯‧湯普森對彭博社表示:「這是一份相當大膽和挑釁的聲明,時機很重要。」

中共向全世界表明,北京可以向任何國家發射戰略武器。「這件事發生在聯合國大會期間。」「這讓世界處於危險之中。」

前五角大樓官員、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高級研究員唐安竹(Drew Thompson)也在X平台上分析,中共選擇在聯合國大會期間高調試射,表明這「不僅是向美國、日本、菲律賓和台灣發出的信號」,更是為了「恐嚇所有人」。

此次聯合國大會,中共黨魁習近平再一次缺席,由外長王毅出席。

時事評論員周曉輝認為,這說明中共的改革開放為虛,中共依然沒有放棄那條與世界背道而馳的道路。他認為影響習赴美的因素還有三個:一、身體原因和擔心預言兌現;二、中共內部權力紛爭仍在進行,黨魁地位不穩;三、中共內部對改善中美關係持悲觀態度。

本屆聯大必然涉及的話題包括俄烏戰爭、以哈衝突等熱點問題,而不願改弦更張的黨魁自然也不願意公開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這只能讓外界深深懷疑中共的確要沿著「老路、邪路」走到底。

促小北約機制形成 各國反制

台灣國防大學政戰學院前院長余宗基將軍表示,中共是靠武力威嚇周邊國家,相信相關的包括日本、台灣、越南和菲律賓、印度,會藉這次中共最新動作,更緊密地找出共同反制之道,促成小北約這樣的防衛機制,更快在亞洲形成。

余宗基對表示,火箭發射時間點是在南部戰區司令去美國訪問之後,所以這是中共的兩手策略,一方面去跟美國進行溝通,但是另一方面也做好戰爭的準備。

關乎習臉面?重磅救市計劃匆忙出台

我昨天節目中談了中共官方祭出了大規模刺激經濟措施。美媒今天又揭露出背後的內幕,消息人士說,這是在三大金融監管機構的聯合新聞發布會前48小時前匆忙安排的。為什麼如此匆忙呢?原來,最近,中國經濟陷入困境,中共,具體來說是習近平本人設定的5%GDP成長目標越來越難以實現,這關乎習近平的臉面,更是對他治理能力的嚴峻挑戰。

彭博社週三(9月25日)報導,週二,在北京舉行的一場罕見的高層新聞發布會上,中共央行行長潘功勝和其他高級金融官員公布了一系列寬鬆措施。知情人士透露,這場記者會是48小時前匆忙安排的,因擔憂經濟,中共高層的焦慮情緒不斷加劇,已經舉行了幾次計劃外的閉門會議來討論經濟問題,因為越來越明顯的是,今年的增長目標正在逐漸無法實現。

尤其令人擔憂的是,至少一個主要沿海省份的官員發出警告稱,該省將難以實現GDP目標。
彭博社報導稱,中共高層領導人的迅速轉變令許多官員感到意外,他們已經等了幾個月,等待聽到有關他們為振興經濟而制定的政策建議的任何回饋。

據要求匿名的監管官員透露,上週他們突然收到要提供更多信息的要求,這迫使一些官員在週二的新聞發布會之前通宵工作。

最近幾週,從高盛集團到瑞銀集團等銀行都下調對中國經濟成長的預期,因為一系列糟糕的數據拉響了物價下跌的警報。

中共今年「5%左右」的GDP成長目標是習近平設定的,能否完成,關於中共的臉面。對此,中共總理李強多次做出政治表態,要努力完成這一目標。今年8月16日,李強在中共國務院全體會議上,強調了「堅定不移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在7月31日的國常會上,李強已經表態,要「堅定不移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李強對同一個問題一再表決心,顯示其心中的焦慮久久不散。

中共社會治理遭遇挑戰

在習近平治下,社會監管和網絡控制得到加強,就連中共頂級智庫的副所長,也因言獲罪。然而,財富縮水的中國百姓的怒火似乎越燒越旺,抗議活動正在增加。

根據巴克萊(Barclays)估計,2021年以來的房地產危機已經摧毀了約127萬億人民幣(折合18兆美元)的家庭財富,每個家庭平均損失約42萬元(折合6萬美元)。

根據一項針對中國數萬名受訪者的研究調查發現,中國公眾對習近平經濟領導力的信心正在減弱,整個中國社會的悲觀情緒正在加劇。經濟衰退、失業率居高不下對年輕人的打擊尤其巨大,他們失去了向上流動的機會,喪失了信心與希望,相約自殺的事件正在增加。

這次政策是自疫情爆發以來中共央行推出的最重大經濟刺激政策。但是多位分析師認為,該政策並沒有解決中國經濟核心問題:那就是消費和民間投資疲軟。

潘西恩宏觀經濟顧問公司(Pantheon Macroeconomics)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鄧肯‧瑞格利(Duncan Wrigley)認為,中共的重大寬鬆措施還不足以解決中國走向通貨緊縮螺旋背後的根本問題。

週二,野村經濟學家在一份報告中也認為,中國經濟面臨的真正瓶頸是缺乏有效需求,而不是可用的可貸款資金。

有經濟學家指出,要避免通貨緊縮,還需要採取更多措施,也就說,如何讓中國14億人口恢復消費信心,增加支出,這樣一個連貫戰略仍然是目前缺失的重要部分。

野村分析師在報告中表示,「我們認為,僅靠這些貨幣和金融政策不足以阻止日益惡化的經濟放緩。」

路透社週三以「中國的貨幣政策未能解決經濟增長面臨的關鍵威脅」為題發文表示,央行政策並沒有瞄準經濟增長的主要威脅:持續疲軟的消費需求。

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表示:「中共央行宣布的每項主要貨幣政策措施在過去都已使用過,並且之前對經濟的影響很小。」「因此,這一方案的意義主要在於它是否為其它舉措打開大門。」

中國股市動盪 分析:漲勢難持續

中共央行行長潘功勝還宣布,將設立5,000億元的互換便利操作,保險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等機構可以利用該機制投資股票,以及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回購股票提供貸款,首期額度3000億元。還提到當局正討論設立「股市穩定基金」。

受這波政策驅動,週二(24日)滬深股市300指數上漲4.3%,香港恒生指數上漲4.1%。儘管如此,滬深300指數今年以來仍累計下跌9%,較2021年初的高位下跌近40%。

儘管A股反彈,但分析師並不認為這輪刺激政策足以提振中國經濟,以及驅動股市持續上漲。倫敦財經研究公司TS Lombard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葛林(Rory Green)指出,在中國宏觀經濟環境依然疲軟的情況下,應將這波反彈視為「交易」而非「投資」,最好謹慎對待。A股自2021年以來的解壓式反彈「一直都迅速而猛烈,但最終都難以持久」。

在我看來,這樣的經濟強心針打下去出現的股市回暖很可能只是曇花一現,因為經濟結構和政治政策上的根本問題不解決,經濟是無法健康良性的持續發展的。對普通百姓而言,對那些在股市裡面套牢的韭菜來說,這可能是最後出逃的機會了。

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

《新聞欣視角》製作組

責任編輯:李昊#

相關新聞
【新聞欣視角】湖南女廳長被綑綁扔下樓?
【新聞欣視角】民艱難 官腐敗 中共政權倒計時
【新聞欣視角】美擬禁聯網汽車用中國造軟硬件
【新聞欣視角】北京「大禮包」專家為何不看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