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09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寧海鐘、易如報導)隨著中國經濟持續下滑,官方發布的被質疑有水分的青年失業率也創紀錄。近年不但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碩士畢業生也不得不應聘勤雜工,另外,高校「本研倒掛」的情況近年已扎堆出現。專家認為,碩士研究生「低就」是社會人力失衡;高校「本研倒掛」 現象,是當局教育產業化及延緩就業政策造成的。
碩士研究生「低就」 專家:社會人力失衡
近日,雲南保山學院擬聘人員公告顯示,學院後勤服務有限公司擬聘用宿舍管理員、安保人員等共7人。結果有4名碩士、2名本科畢業生、1名專科畢業生獲得聘用。4名碩士中,有3人應聘了宿舍管理員崗位。保山學院一工作人員表示,招聘情況屬實,所有崗位無編制,並無碩士學歷要求,人員均為擇優錄取,崗位薪資不便透露。
錄取名單中,報考宿舍管理員進入前15名的人中有6名研究生,按照考試綜合成績,錄取前三名。其中擬錄取的3名宿舍管理員分別來自中北大學的機械工程專業、雲南農業大學的環境科學專業、西南林業大學的農業管理專業。
另外,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蘇州附屬中學新錄用的臨時勤雜工名單中,也出現一名物理學碩士。故宮博物院2024年度應屆畢業生招聘擬聘用人員名單上,也出現了一位北京大學軟件工程專業的畢業生,應聘崗位為保衛處一線安防。
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吳瑟致對大紀元表示,高學位低就的狀況,顯示社會人力失衡。
他說,「第一是培養出來的人才恐怕不符合社會的需求;第二凸顯就業的機會在萎縮;第三是整個經濟在萎縮,消費市場跟著受到影響。因為消費能力降低,迫使許多專業領域的人才為了能夠獲得微薄的收入,就只好選擇低就。」
吳瑟致表示,中國過去經濟發展的模式都是仰賴短線的操作,或者說熱錢的投入,甚至過度仰賴政府政策補貼或者是政府力量介入市場的運作,所以一旦經濟下滑,就業和人才供需失衡的矛盾、高學歷低就的狀況所衍生出來的社會問題會相當嚴重。
他說,碩士畢業生應聘勤雜工,這對於現在在讀的大學生是一個非常大的警訊,「因為他們可能選擇讀研,但現在發現讀碩、讀博也沒辦法獲得相應的工作機會,許多的年輕人就不願意再讀研,會造成未來的生源問題,學術人才也因此而出現斷層。許多『低就』的年輕人更會選擇躺平,結果是國家的競爭力下滑。」
高校「本研倒掛」 分析:延緩就業就是延緩失業
在中國青年大規模失業的情況之下,有消息顯示,近兩年大陸多家高校在校研究生總量超過本科生。
據澎湃新聞9月16日報導,蘭州大學2024年在校研究生總量首次超過本科生總量。今年9月初,浙江工業大學研究生新生也首超本科生新生,該校錄取本科生5342人,研究生5382人,研本比首次超1:1。
據中共官媒《中國新聞週刊》疏理,2023年上海的多所重點高校也出現類似情況。比如同濟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
前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李元華對大紀元表示,高校本研倒置,一個原因是在中共的教育產業化之下,所有的學校片面擴大招生,先是本科生。另外,這幾年的就業難,沒有太多的就業出路的人,就認為讀研究生可能就業機會會好一些。「社會整個在追求高學歷,大家都在讀,沒有工作我就去讀,實際上是浪費的。」
吳瑟致認為,「本研倒掛」直接是中共有意延緩大學畢業就業的策略所致,實際上就是延緩失業。
「中國高校所追求的就是畢業的就業率,以就業比例高來彰顯競爭力,這是以功利的方式來運作。中國經濟在減緩的過程中,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在下降、失業率在攀升的同時,學生或校方就採取繼續讀研來緩解表面上失業的問題,但延後還是失業,就衍生變成高學歷低就的現象。」
2023年6月份,中國城鎮16至24歲的年輕人失業率達到了創紀錄的21.3%,當時專家預計,2023年應屆生畢業時失業率會持續上升。但中共開始掩蓋失業情況,2023年8月不再發布這項數據。在今年1月起重新發布的就業數據中,不再包含全日制在校學生。
中共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8月份16至24歲青年失業率上升至18.8%,創今年1月恢復公布青年失業率以來的最高水平。
吳瑟致表示,中共官方所公布的數字通常是有水分的,就現在公布的失業率18.8%,在西方國家就很高了。
他估計官方數據和真實情況有達兩倍的落差,「現在中國的青年失業率恐怕接近四成,也就是10位的中國青年人有4位失業。」
責任編輯:林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