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赫:「砸鍋賣鐵」也難解中共財政壓力

人氣 609

【大紀元2024年08月31日訊】中共財政壓力之大,超出外界想像。8月28日,一份題為《重慶市璧山區政府辦公室關於成立重慶市璧山區『砸鍋賣鐵』工作專班》的通知引發熱議。陸媒翻查,發現多個省市都設了「砸鍋賣鐵專班」。

「砸鍋賣鐵」這個詞太有衝擊力,居然成了官方用語,匪夷所思。顯然,地方沒有這個膽敢妄自使用,一定來自最高層。果然,多家陸媒報導,「砸鍋賣鐵」出自中共國務院辦公廳2023年12月印發的《重點省份分類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辦法(試行)》。該文件將天津、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廣西、重慶、貴州、雲南、甘肅、青海、寧夏等12個地區列為重點省份,要求這些省份「砸鍋賣鐵」全力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同時嚴控新建政府投資項目。

最高層為什麼要地方「砸鍋賣鐵」呢?可能,一是地方債務危機非常嚴重、拖不起了;二是中央地方博弈激烈,中央絕不為地方買單,「誰家的孩子誰抱走」,放出狠話,讓地方死心。

事實上,地方2023年就「砸鍋賣鐵」了,如《2024年卓資縣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到去年 「砸鍋賣鐵」化解債務的情況。怎麼「砸鍋賣鐵」呢?主要是清查各類資產資源,加大閒置資產運營力度,提高國有資產盤活效益。在財政上,這屬於非稅收入。

「砸鍋賣鐵」有沒有效果呢?自然會有一些。不過,絕大多數省份只給出一個籠統的非稅收入數據,未披露其詳細構成,所以難以定量分析。從歷史數據來看(見下圖),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在非稅收入中的占比,大體在20%—35%之間。

轉摘自://m.jiemian.com/article/7965825.html

現在財政緊張,都「砸鍋賣鐵」了,其占比應該有所提高。舉例而言,2023年,河北省一般公共預算非稅收入1708.50億元,其中,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權收入916.82億元,占比53.7%。2024年上半年,河北省有32個縣國有資產處置收入占非稅收入比重超 50%,其中,8個縣占比超80%,最高達94.82%;6個縣國有資產處置收入超過了稅收收入。(河北省審計廳《關於2023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它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

不過,根據財政部2016年《政府非稅收入管理辦法》,非稅收入具體包括十二項:(一)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二)政府性基金收入;(三)罰沒收入;(四)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五)國有資本收益;(六)彩票公益金收入;(七)特許經營收入;(八)中央銀行收入;(九)以政府名義接受的捐贈收入;(十)主管部門集中收入;(十一)政府收入的利息收入;(十二)其它非稅收入。不包括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指計入繳存人個人帳戶部分)。

這十二類非稅收入,性質不一,實行分類管理。納入一般公共預算管理的有:專項收入(如教育附加收入、文化事業建設費收入、農田水利建設資金收入等等)、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罰沒收入、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和其它應當統籌安排的非稅收入。其它的非稅收入則分別列入政府性基金預算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

從這些年的情況看,納入一般公共預算管理的非稅收入,在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這一大項之外,還有一大項,就是罰沒收入。

各級地方政府亂罰款的奇葩事件,層出不窮,比如2023年11月北京一包子鋪賣豆腐腦被罰7萬、2023年6月河南洛陽一賣菜大爺掙21元被罰款11萬等等。法律學者羅翔說,查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發現,罰沒收入2010年破千億、2017年破2000億、2019年破3000億,2022年應該是4283.98億元(其中中央為596億多,而地方為3687億多),與當年印花稅(4390.15億元)差不多,超過了當年的房地產稅(逾3590億元)、資源稅(3388.61億元)和城鎮土地使用稅(2235.62億元)。全國247個地級以上城市(排除了稅收收入過低的城市),用2018年—2021年四年數據的平均值,罰沒收入與 稅收收入之比超過10%的,至少有29個城市。罰沒收入成為了許多城市財政的一大支柱。例如,(廣西)梧州的罰沒收入在2018年之前還不到2億元,但2018年和2019年大幅上升為7億多, 2020年之後更維持在15億元以上,2022年梧州的「罰沒收入占比」竟達到了驚人的46.9%。

亂罰款導致民怨沸騰。中共的一大應對措施,則是2023年後不再公布罰沒收入數據。

但是,今年黑龍江省則是例外。當地財政廳披露稱,從非稅收入看,上半年8個非稅收入項目「6增2降」。其中:罰沒收入增長26.5%,主要是紀檢監察和法院罰沒收入增加帶動;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增長11.3%,主要是各地落實一攬子化債方案,加大資源資產處理力度帶動;專項收入、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分別下降10.2%、8.1%。

從黑龍江省情況看,罰沒收入增長率是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增長率的兩倍多。因為絕大多數省份只給出一個籠統的非稅收入數據,未披露其詳細構成。因此,全國情況是否都如黑龍江,尚不得而知。

只是,綜合以上情況,我們可以推測,2024年非稅收入的增長,罰沒收入和「砸鍋賣鐵」是兩大主力。

中共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1—7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下降,非稅收入卻逆勢高速增長(全國稅收收入111,240億元,同比下降5.4%;非稅收入24,423億元,同比增長12%)。

要知道,非稅收入對中央財政微不足道,卻是地方財政收入的一大來源。以2022年為例:全國非稅收入3.7萬億,其中地方占比87%;非稅收入占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接近30%,占中央財政收入的比重僅5%左右。

進入2024年,非稅收入對地方財政的意義更大。陸媒報導,截至8月23日,披露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23個省(市、區)中(見下圖),(一)20個省份非稅收入較上年同期增加,吉林、青海、新疆三省非稅收入增速超過25%,重慶甚至高達31.2%;(二)16個省份非稅收入超過當地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三分之一,其中河北省非稅收入占比最高,達到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45.9%,比上年同期提高2.0個百分點。

轉摘自//finance.eastmoney.com/a/202408263165412062.html

當今,在經濟大盤動搖、稅收收入下降的形勢下,地方只能向非稅收入動腦筋了。

然而,一般說來,稅收應當是財政收入的主體。一地的財政收入中,如果稅收收入比重高,說明當地稅源基礎好、可持續發展能力強,另一方面也說明當地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收入等與行政權力相關的非稅收入占比較低,企業和居民負擔較輕。

相反,則容易形成「非稅收入依賴症」。從長期看,非稅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可持續性,且有惡化營商環境的風險。

其實,中共也知道「非稅收入依賴症」的厲害。因此,當非稅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例從2010年的11.9%一路上升至2016年的18.3%時,當局也採取了些措施,2017年開始在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的推動下,這一比例有所回落,2021年該比重為14.7%。

只是,當今地方債隨時可能暴雷、財政壓力山大,中共飲鴆止渴,要地方政府「砸鍋賣鐵」來籌錢化債。2024年1-7月,非稅收入在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占比又提升到了18%。

中共已是左右為難、走投無路了。

大紀元首發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王赫:中共財政壓力山大
中共或擴徵消費稅解財困 專家:苛政猛於虎
中國面臨經濟阻力 人口減少和老齡化
中國經濟下行 「垃圾時間」到?百姓吐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